啤酒類型
因具有接近葡萄酒的強度,卻以大麥釀製而得名。波頓啤酒製造商Bass於1870年代,將旗下Burton Ale “Bass No.1”改稱為Barley wine,為此類型的直接起源。
當時的Burton Ale在當地啤酒製造商Allsop改良過後,已成為色淺,並添加大量啤酒花平衡殘糖甜度,強度可達10%以上的啤酒。但在19、20世紀之交,這些啤酒的酒色也因添加焦糖及轉化糖漿而轉深;直到Tennant在1951年推出Gold Label,淺色版本的Barley wine才重新回到市場。
相較於其他英系啤酒,Barley wine的酒精度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並未大幅下滑,50-60年代更出現許多新商品。但在酒廠整併風潮之下,市場上的Barley wine種類減少不少。直到1995年,Cottage Brewery的Normanʼs Conquest在大不列顛啤酒節上獲得不列顛冠軍啤酒榮銜,才又掀起了一股Barley wine熱潮。
典型特徵:
香氣:極為飽滿強健的麥芽感,可能富於麵包、土司、太妃及糖蜜調性。深色版本常具焦糖香氣;淺色版本則常稍具太妃感。可能帶有溫和至強健的果香,常具深色水果或水果乾特徵,深色版本更是如此。酒花香氣可能自溫和至甚具侵略性,一般具花香、土壤或橘子醬調性。醇類香氣低至溫和,十分圓融。上述香氣強度可能隨酒齡上升而下降。陳年版本可能帶有雪莉、紅酒或波特酒般的香氣。
外觀:深金至深琥珀,甚至深棕色(亮處常呈深紅色)。一般相當清澈,惟低溫時可能產生低溫混濁(chill haze)。酒液因酒精含量較高,光線折射幅度較大而顯得十分深邃。可能帶有酒腳。
風味:強健、繁複、多層次的麥芽風味,淺色版本具麵包、太妃及餅乾感;深色版本具堅果、焦麵包、深色焦糖及糖蜜感。果酯風味可自溫和至頗高,常具深色水果或水果乾特徵。麥芽甜味溫和至高,酒花苦度則可由堅實至僅足平衡甜味。尾韻可能稍偏甜或稍偏乾,視酒齡而定。淺色版本通常殘糖較低、較苦,且可能更具酒花特徵。但風味表現仍以麥芽為主。酒花風味低至稍高,多由英系啤酒花提供花香、土壤或橘子醬般調性。
(文/Victor Chung 鍾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