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加入會員 沒有收到確認信? 追蹤酒款 線上酒窖 我的清單 手機版


總價$

進階搜尋
轉為原文選單
目前搜尋條件
美國
全部刪除
酒精濃度
輸入酒精濃度
例:4.5~9.5
~ 度之間

產區介紹

美國 (USA)

號稱民族熔爐的美國,其啤酒釀造歷史與歐洲移民息息相關。早在1612年,荷蘭探險家Adrian Block及Hans Christiansen便在新阿姆斯特丹(今曼哈頓)建立了北美第一座啤酒廠;20年後,當地則成了啤酒廠街(Brewers Street,現稱Stone Street)。經營者多為荷裔或英裔人士。

 

當時的北美啤酒製造商大多由海外進口大麥麥芽、啤酒花等原料。但由於進口原料數量有限、價格高昂,許多啤酒製造商也嘗試以當地原料加以取代:如以玉米芽、南瓜、水果等原料替代麥芽;以雲杉芽代替啤酒花等。常見啤酒原料的缺乏曾因北美與英國關係緊張而進一步惡化,直到19世紀初年才逐漸解除。

 

1830年代開始大量移入美國的德裔人士,將當時風行於日耳曼地區的拉格啤酒攜入美國,改變了美國啤酒業的風貌。相傳美國第一間拉格啤酒廠,是由巴伐利亞釀酒師John Wagner於1840年設立於費城。由於拉格啤酒是以低溫發酵、熟成,除成品風味較為清爽潔淨之外,侍酒溫度較低這點,也使拉格啤酒更加清爽,在夏季較歐洲更為炎熱的美國更受歡迎。因此在1857年,美國國內的拉格銷量便已超過愛爾;而德裔移民眾多的中西部,也因此取代紐約、費城等東岸大城,成為美國啤酒業的重心所在。

 

當時美國拉格啤酒製造商的產品,是以類似Munich Dunkel的棕色拉格為主;類似Pilsener的淺色拉格則出現於1870年代中期。到了20世紀初年,添加玉米、稻米等輔料,口感更加清爽的淺色拉格,已成美國拉格代表。

 

1920-1933年的禁酒令,改變了包括啤酒在內的美國酒業生態。Anheuser-Busch、Miller等大型啤酒製造商尚可透過生產無酒精啤酒及軟性飲料謀生,但小型啤酒製造商則往往只能就此關閉;許多小型啤酒製造商雖在禁酒令結束後復業,卻不敵大型啤酒製造商在品牌、行銷,甚至價格上的優勢。美國啤酒廠的數量因而持續下滑。

 

1965年,家族為知名洗衣機製造商的Fritz Maytag,出資買下了舊金山瀕臨破產的Anchor Brewery,並大力整頓酒廠以提升產品品質。由於Anchor Brewery的規模極小,Fritz Maytag因此決定不惜成本使用整朵啤酒花、全麥釀造,以打造出無可比擬的頂級啤酒。這樣的經營模式,以及他為許多早期精釀啤酒製造商帶來的啟發,使他被尊為精釀啤酒革命之父。

 

1976年,Jack McAuliffe在加州索諾瑪縣開設禁酒令後首家新設微型啤酒廠:New Albion。New Albion雖然規模僅比當時許多自釀啤酒玩家大上一些,存續時間也不長(1982年結束),卻鼓舞了許多自釀啤酒玩家成立自己的啤酒廠;1977年,Michael Jackson出版《World Beer Guide》,讓美國重新認識到德國、英國與比利時多樣的啤酒文化;隔年加州酒商Charles Finkel成立Mechant du Vin公司,以Michael Jackson為顧問,專營上述地區傳統啤酒進口,為美國自釀啤酒玩家帶來許多靈感。在1978年,American Homebrewer Association成立;隔年美國聯邦政府解禁自釀啤酒後,更多有志人士投身啤酒釀造,並以打造風味獨具的啤酒為目標。精釀啤酒革命於是正式展開。

 

當代美國精釀啤酒大抵承繼了德國、英國及比利時的釀造傳統,但更富實驗精神,經常在傳統類型中融入新素材與新技法:如以美國在地素材釀造英國Pale Ale等傳統類型,創造出一系列新啤酒類型;以及翻轉橡木桶作為啤酒容器的概念,以陳放過其他飲品的木桶增添啤酒風味的作法等等。Berliner Weiss、Gose等傳統類型甚至也是透過美國精釀啤酒製造商的發掘,才重新廣為人知。發展多年的美國精釀啤酒,雖也逐漸面臨大型製造商成長趨緩的境況,但只要小型啤酒製造商仍然維持高速成長,在可預期的將來內,美國仍會是精釀啤酒風潮的領航者。(文/Victor Chung 鍾偉凱)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