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相傳庫克船長在第二度探索南太平洋的航程中,曾於1773年3月暫泊紐西蘭雷索盧申島(Resolution Island)期間,以本身攜帶的濃縮麥汁、糖蜜,配合紐西蘭陸均松的樹皮、葉子釀製啤酒,以緩解遠征隊成員的壞血病症狀。但商業啤酒廠一直要到1835年,才由英國商人Joel Samuel Polack在當時的歐洲居民據點科羅拉瑞卡(Kororareka,今稱Russell)成立。
19世紀的紐西蘭啤酒受移民背景影響,以英式/愛爾蘭式愛爾、波特、司陶特為主。但因啤酒製造商的技術有限,啤酒品質一般不佳。這樣的情況一直到1880年代,才因更新、規模更大的啤酒廠出現而有所改善。
19、20世紀之交的紐西蘭經濟,因冷藏技術及貿易條件改善而快速成長。在1891-1920年間,人口與實質人均所得都成長了一倍。然而擴大的啤酒市場,卻促使啤酒製造商追求規模經濟,合併時有所聞。因此啤酒製造商數量反而減半。
另外在1917年12月,紐西蘭受一次世界大戰及當時禁酒風潮影響,頒佈了酒吧需在6點關門的規定。但反而促成了民眾在六點前趕赴酒吧大喝特喝的習慣──Six o'clock swill。由於飲酒人士需在短時間內飲用大量啤酒,酒精度4%左右、酒體輕盈、微甜而呈琥珀至棕色,頗似Mild Ale的New Zealand Draught便因此而生。好些New Zealand Draught甚至以1900年首現於紐西蘭的底層發酵酵母釀製。
又由於飲酒人士忙著把自己灌醉,因此啤酒的風味與品質相形之下較不重要,這也使得不具規模經濟的小型製造商,失去競爭利基。因此6點關門禁令雖在1967年全面解除,但1970年時,整個紐西蘭也只剩下四間啤酒製造商。所幸自1980年代起,紐西蘭便重新出現了許多微型啤酒製造商:包括1981年成立於南島Neslon的McCashins Brewery,以及1986年成立於奧克蘭的Shakespeare Tavern & Brewery。在近年的加速成長下,紐西蘭的啤酒製造商已達160家以上了。
和澳洲一樣,當代紐西蘭精釀啤酒亦以英國、美國啤酒類型為主。但整體而言較大膽而富實驗性,並有許多產品結合當地葡萄酒製造傳統。紐西蘭的啤酒花產量雖然不大,卻以Nelson Sauvin等獨具熱帶水果調性的品種聞名,標榜使用紐西蘭產酒花,甚至是新鮮現採酒花的產品因而所在多有。(文/Victor Chung 鍾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