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不列顛群島雖與歐陸以英吉利海峡相隔,但啤酒釀造歷史之久遠,並不遜於歐陸國家。
早在西元前325年,古希臘地理學家及探險家皮西亞斯(Pytheas)便曾記載,蘇格蘭的凱爾特人釀造稱為usquebaugh的烈性榖物發酵飲品;而在西元前55年,凱撒率兵入侵不列顛群島時,也曾發現當地居民飲用以大麥和水製成的酒。不過在西元449年,盎格魯薩克遜人進入不列顛群島,使不列顛群島正式進入黑暗時代後,啤酒製造便重回家庭之內而罕見記錄。一直到西元10世紀左右,啤酒才重新在啤酒婆(alewives)主理的啤酒屋(ale house)中進行商業販售。
在西元14世紀末期,啤酒花隨荷蘭啤酒及法蘭德斯移民進入不列顛群島前,當地啤酒一直是以其他香料、藥草調味。雖然在15世紀末期,英格蘭已有許多外來啤酒製造商,向荷蘭出口使用啤酒花的啤酒(beer),但Beer與原有Ale之間的對立仍未消除。不過在英格蘭啤酒製造商逐漸體認到啤酒花的抑菌效力更強,英格蘭的啤酒花種植也逐漸普及後,啤酒花仍在17世紀成為英格蘭啤酒香料主流。即使是原先不使用啤酒花的Ale,此時也少量添加了啤酒花。
在17世紀末,英格蘭發展出以焦炭烘製淺色麥芽的技術,讓以往只能以日曬法製造的淺色麥芽得以大量生產,預示了現代淺色啤酒的發展。而18世紀中葉始於英格蘭中部的工業革命,更改變了啤酒產業在英格蘭,乃至於全世界的樣貌:溫度及比重計的引入,讓啤酒製造商更能掌握麥芽烘烤程度、發酵及熟成程度,從而提昇啤酒生產效率,減少浪費;將蒸氣機應用於啤酒廠,更使啤酒製造成長至人力無法負擔的規模。而英國廣大的海外領地,則成為這些產品的最好去處。著名的India Pale Ale,便因上述種種因素而生。
但即使是一度稱霸全球的英式啤酒,在20世紀後半也受到商業拉格的強力挑戰。使得全屬愛爾的傳統英式啤酒,與稱為Cask Ale,由酒館老闆決定熟成時間的傳統侍酒方式一時呈現衰微之勢。幸而有1971年成立的Campaign for Real Ale力挽狂瀾,傳統英式啤酒才得以存續,並成為許多美式啤酒的靈感來源。但隨時間推移,許多受美國精釀啤酒運動影響的新興微型酒廠,卻反而向CAMRA代表的傳統提出挑戰。如何立基於傳統,並回應美國精釀啤酒帶來的挑戰,顯然成了當前英國啤酒業界的重要課題。(文/Victor Chung 鍾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