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加入會員 沒有收到確認信? 追蹤酒款 線上酒窖 我的清單 手機版


總價$

進階搜尋
轉為原文選單
目前搜尋條件
快速到貨酒款
比利時
全部刪除
酒精濃度
輸入酒精濃度
例:4.5~9.5
~ 度之間
容量
展開更多

產區介紹

比利時 (Belgique)

與英國、德國相較之下,比利時可考的啤酒釀造歷史要短上許多。目前的啤酒產業規模也遠不及前兩者。但地處德、法、荷三地之間,統治者屢有更迭,境內又有語言、宗教等多樣社會分歧的比利時,啤酒文化卻是格外多采多姿:從世界最大的跨國啤酒製造商Anheuser-Busch InBev,到釀酒僅為維持修道院運作的國際嚴規熙篤會士協會(International Trappist Association),甚至是維持自然落菌古法的自然酸釀啤酒(Lambic),都以比利時為根據地;而比利時人在料理、起司製作上運用啤酒的成果,更是有目共睹。因此在2016年11月,比利時啤酒文化也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慕爾(Namur)的考古遺跡顯示,西元3-4世紀時居於此地的比利其人(Belgae),已經在從事啤酒釀造活動。但在此之後的數世紀間,啤酒釀造仍然維持家戶活動的性質而少見記錄。直到西元974年,比利時地區的啤酒釀造活動,才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圖二世授與列日主教諾特格爾(Notker)啤酒釀造權,而重新見於史冊。

 

當時比利時地區的啤酒,仍以含有香桃木、繡線菊、千葉蓍等香料植物,稱為古魯特的混合香料調味。啤酒花的使用則在13世紀,因不來梅啤酒而進入比利時地區。西元136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更頒佈命令,要求啤酒製造商必須使用啤酒花。西元1420年,布拉奔公爵約翰四世發佈命令,要求當地所有啤酒製造商都必須使用小麥以改善啤酒品質,則在今日的比利時中北部留下了許多添加小麥的傳統啤酒類型。

 

西元1851年,拉坎布里(George Lacambre)在《啤酒製造全書》(Traité Complet de la Fabrication des Bières)中記載了20種比利時啤酒主要類型。其中也包括現以小麥白啤酒聞名的胡哈爾登(Hoegaerde)然而在19、20世紀之交,比利時啤酒業卻面臨工業化程度更高的英德兩國挑戰;一次世界大戰更幾乎摧毀了比利時啤酒業。

 

所幸1919年,比利時政府禁止在酒吧與其他公共場合販賣烈酒,為啤酒提供了新的市場;加上戰後重建的啤酒廠紛紛開始生產當時流行的Pilsner,比利時啤酒業才得以重新恢復活力。但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小型啤酒廠因品質與價格無法與商業拉格競爭而紛紛關廠,許多傳統類型自此消失。幸而Michael Jackson於1977年出版《World Beer Guide》,讓其他地區重新認識到比利時多樣的啤酒文化。比利時傳統啤酒類型才得以維持一線生機,且持續為美國精釀啤酒製造商提供靈感。而在美國精釀啤酒風潮影響下,許多近年成立的微型啤酒製造商,也開始提供美式重酒花風格的產品。(文/Victor Chung 鍾偉凱)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