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年,居住於慕尼黑的修道士弗朗西斯·德寶拉(Franciscus de Paula)開始釀造啤酒,創立了保拉納啤酒廠 (Paulaner Brauerei),並在修道院的酒吧出售。隨著保拉納的啤酒越來越受歡迎,民間的釀酒廠甚至向市議會提出抗議,希望禁止修道院販賣私釀酒。這段小插曲也成為酒廠重要的歷史紀錄。
保拉納累積超過380年豐厚的專業釀酒經驗,至今依然遵循「德國啤酒純釀法」(Reinheitsgebot),在釀造過程中只使用四種原料:水、麥芽、啤酒花和酵母。保拉納啤酒嚴選德國品質最好的原料,自1810年起開始成為慕尼黑啤酒節指定的六家供應商之一,並成功銷售到世界超過80個國家。
慕尼黑民眾對啤酒的狂愛,早已融於日常生活當中。保拉納打造的「啤酒花園」(Biergarten)代表著傳統、歡樂與友誼。1539年,當時的釀酒令只允許當年九月至隔年四月釀製啤酒。為了將啤酒保存至炎熱的夏季享用,大夥開始建置地窖,同時種植淺根的板栗樹,並以碎石覆蓋地面以降低溫度。
不久之後,這些酒窖除了儲存,也開始供應餐點及販售啤酒,並在樹林中放置木製的長桌椅。這是「啤酒花園」最一開始的樣貌,此處很快成為慕尼黑居民最喜歡的場所之一。保拉納至今仍堅持這悠久的傳統,每一個「啤酒花園」都是依此形象來打造。目前甚至與中國合作,在數十個城市開設了寶拉納啤酒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