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瀧酒造創業於1855年,即是美國培里(Matthew C. Perry)艦隊叩關、打破日本鎖國的隔年。酒造推出帶動日本地酒(地方性日本清酒)流行風潮的銘柄:「上善如水」。
酒造的理念:
1. 造酒以品質為優先考量,想造好酒,必先作育好人才。
2. 以水爲師:亦剛亦柔、亦輕亦重、可立可破、可清可濁。珍惜好水是基本方針,可想見,如水般澄澈透明的風味為酒造特徴。
抉擇的十字路口150年老舖的白瀧酒造,在20年前曾面臨過抉擇的十字路口。日本國內的日本酒飲用人口,1980年代開始停滯不前,隨日本經濟實力起飛與外來飲食文化影響,每年造訪越後湯澤的滑雪客雖以百萬人計,消費習慣的改變,住的地方由民宿變成渡假公寓、日式旅館轉為西式飯店。晚上用餐時,酒類飲料清一色是啤酒及葡萄酒。
白瀧酒造知道,是時候改變了。隨即展開市場調查,決定試做一款至今沒有的新型態日本酒:如白葡萄酒般帶果香、風味清爽淡雅、透明無瑕的瓶身設計。這些都是當時日本酒欠缺的要素!酒質的定位,由內而外一律採用傳統日本酒沒有的元素。一般日本酒的瓶身多為茶褐色,白瀧改採較時尚、抗紫外線功能稍弱的透明瓶;但為了對抗光線,另有以紙盒包裝。此外,至今許多日本酒酒名仍為書法字體,酒造新商品大膽採用印刷常用的明體字。
這些改變是否正確,當時連白瀧內部也持兩個極端意見。開賣當時,全新酒質與瓶身設計,果受業界激烈抨擊。幾次試飲會場上,同業更直言不諱:「像水一樣的東西能賣嗎?」、「這哪是日本酒?」業務人員在外推廣時,更吃了不少閉門羹,特別是習慣既有日本酒口感的客群,反彈最大。酒造甚至一度想過,將這批試作品賣完便中止。
然而,在宣傳戰略上,白瀧與知名廣告業者合作,針對上班族女性族群,透過大量報紙及雜誌宣傳,因而打響名聲。另外,酒造亦在新潟縣內著手,先由關係良好的店家開始,以廣宣、文案、店頭POP等方式扎根。經由全社上下得不懈努力,「上善如水」終成為越後湯澤的代表土產,成功在東京等都會區的消費者的心目中,奠定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