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義大利西北部的皮蒙區(Piemonte)是知名葡萄品種內比歐露(Nebbiolo)的天下。此區顧名思義(義大利文中的Piemonte意謂「山腳」)位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地勢綿延起伏,葡萄園多位於海拔150~400公尺的坡地上。區內最為知名的內比歐露兩大產區為巴羅洛(Barolo)與巴巴瑞斯科(Barbaresco);此兩大重量級產區都位在皮蒙區西南部阿爾巴市(Alba)周遭。
巴巴瑞斯科在1966年成為法定產區(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即DOC),到了1980年升級為保證法定產區(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即DOCG),在義大利屬於相當早期被升格的產區。地處阿爾巴市的東北方,位於塔納羅河(Tanaro)的右岸,此地的土壤多為中新世(Tortonian)時期的石灰質泥灰黏土。長期以來活在猶如「攣生大哥」的巴羅洛陰影下,巴巴瑞斯科常被視為是巴羅洛的年輕版本。此區葡萄園面積約為680公頃,與巴羅洛相較要小,地勢也略低,多位於海拔150-350公尺的坡地上,氣候較為溫暖,採收期通常也比巴羅洛要早。就法規上來看,此區亦猶如巴羅洛的濃縮版。
在熟成的規定上,巴巴瑞斯科僅需兩年(巴羅洛為三年),其中九個月需在橡木桶內進行(巴羅洛需18個月);酒精濃度最低必須達到12%(巴羅洛為12.5%);採收後第三年一月一日之後才能上市。陳年級(Riserva)則必須經過四年熟成,同樣需經九個月的橡木桶儲存,採收後第五年1月1日之後才能上市。
此區的發展歷程也比巴羅洛要晚了約50年,直到19世紀末才開始有辦法釀製出干型紅酒。巴巴瑞斯科一直要到1960年代起才開始逐漸擺脫「老二情結」,在Giovanni Gaja與Bruno Giacosa等人的努力下,終於讓世人見到此區的真正潛力。
巴巴瑞斯科產區的葡萄園95%都集中在Barbaresco、Treiso與Neive三個村莊之間。此區的內比歐露或許與巴羅洛比較起來口感與香氣相對較為柔順,酒體較為輕盈,不過在單寧與酸度的表現上卻毫不妥協。一般來說比巴羅洛酒款要早達到適飲高峰期—通常約在五到十年—不過例外也絕對有。對現今事事求快的消費市場來說,此區酒款較早的試飲期不啻佔了優勢。不過即便在陳年實力上或許沒有像老大哥巴羅洛一般悠長,但其品質的優異程度則毋庸置疑。(撰文/王琪 Le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