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在義大利被認定是最為高貴品種之一的內比歐露(Nebbiolo)在義大利西北部皮蒙區(Piemonte)大放異彩;巴羅洛(Barolo)產區更是其中之冠。鄰近此區首府杜林(Turin)加上得到在19世紀帶領義大利進入統一的薩伏依王室(House of Savoy)的長期支持,巴羅洛紅酒一直以來便擁有「酒中之王,王者之酒(the king of wines, the wine of kings)」的美譽。
位於阿爾巴市(Alba)西南部的巴羅洛,全區約莫1,900公頃,面積不到布根地的十分之一。區內東西向最寬處也不過八公里,產區範圍不大但仍比鄰近的知名「小老弟」巴巴瑞斯科(Barbaresco)要大上三倍。1966年成為DOC產區,到了1980年升格為保證法定產區(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 ,即DOCG)。
巴羅洛紅酒現今如此聞名遐邇,或許讓人頗難想像過去此區的酒款其實都是甜的。1840年在當時的統治者薩伏依王室的命令下,於識得內比歐露品種無窮潛力的法國釀酒師Louis Oudart的手中才開始釀製出如今聲名遠播的不甜型巴羅洛。
屬於大陸型氣候的巴羅洛在塔納羅河(Tanaro)兩支流的分割下切出了三組綿延的河谷丘地,地勢比巴巴瑞斯科產區平均高約50公尺。區內的土壤分屬兩個不同時期的獨特土質。西部幾個村莊,像是巴羅洛(包括知名的Cannubi葡萄園)、La Morra、Cherasco、Verduno、Novello與Roddi等屬於類似巴巴瑞斯科的中新世(Tortonian)時期之石灰質泥灰,酒款多果香,風格較為陰柔,葡萄酒熟成速度較快。東部較為古老的海爾微階(Helvetian)土壤則由肥沃度較低的砂石黏土所組成,釀製出風格陽剛、結構緊實,熟成較慢的酒款。知名區域包括部份的Castiglione Falletto、Monforte d'Alba、Serralunga d'Alba、Diano d'Alba與Grinzane Cavour。
在熟成的規定上,巴羅洛最少需要三年,其中18個月需在橡木桶內進行;採收後第四年1月1日之後才能上市。陳年級(Riserva)則必須經過五年熟成,同樣需包括18個月的橡木桶儲存,採收後第六年1月1日之後才能上市。在陳年時間的要求上比鄰近的巴巴瑞斯科要來的長,也因此造就出此區為人津津樂道的長壽型紅酒。
巴羅洛葡萄酒除了酒質在產區東西部因著土壤形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之外,自70年代起也開始在酒款風格上有著傳統與現代之爭。傳統型的巴羅洛酒款多是在2,500公升的大型斯洛沃尼亞橡木桶(Botte)中慢慢使單寧與酒質軟化熟成;不過摩登型的巴羅洛則多在小型法國橡木桶中進行,釀製出果香較為豐裕的現代風格酒款。兩者都有相當多的忠實擁戴者,但採行中庸之道的酒莊也不少,使得此區酒款在高貴之餘,也讓酒迷們有了更豐富的選擇。(撰文/王琪 Le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