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夜聖喬治(Nuits-Saint-Georges)是金丘(Côte d’Or)的第二大村,但也是夜丘區(Côte de Nuits)第一大,除是村名、法定產區名之外,也是夜丘命名的依據。目前村民約莫5,500人,在葡萄根瘤蚜蟲病(Phylloxéra)爆發前的19世紀末之前,其葡萄酒重鎮地位與伯恩齊名,現雖略遜於後者,但依舊是許多酒商(Negociant,如Boisset、Faiveley、Dominique Laurent)聚集的知名村鎮,遊客也總愛停留於此享受酒鄉風情、逛遊商店酒鋪、上館子吃布根地紅酒燉牛肉(Bœuf Bourguignon),再搭上一支夜聖喬治的紅酒。此外,黑醋栗以及黑醋栗糖漿也是夜聖喬治特產。
夜聖喬治村政廳前的廣場後來被改名為聖喬治坑洞廣場(Place du Cratère St-Georges),改名緣由有二:首先是法國科幻小說家Jules Gabriel Verne(1828~1905)在其小說《繞月》(Autour de la Lune)提到,小說主人翁曾以一瓶上好的夜聖喬治慶祝登月壯舉;之後在1971年6月25日阿波羅15號太空人團隊為向科幻預言作家Verne致敬,便取名月球上一坑洞為「聖喬治坑洞」,甚至在坑內埋藏一瓶夜聖喬治紅酒。
雖有第一瓶上太空的葡萄酒,但夜聖喬治目前並無特級葡萄園(Grand Cru);產區狹長,將近六公里,使它成為布根地地形最長的酒村。園區占地322公頃,其中村莊級(Village)有175公頃,總數41個的一級園(Premier Cru;為布根地最多)共有147公頃。夜聖喬治村位於莫桑谷地(Meuzin Valley)出口,而莫桑河也穿越市中心;夜聖喬治也是布根地唯一以市區將葡萄園區一分為二、且互不相連的酒村。本法定產區其實包含夜聖喬治與南鄰的培摩村(Prémeaux),因風土差異與便於討論,通常將它分為村北、村南,與培摩三區。
村北的葡萄園較寬闊,海拔在240~340之間,全然面東,與馮內侯瑪內(Vosne-Romanée)酒村旁鄰,故土質(也含有許多石灰岩與石塊)與地勢條件相當,一級園都位於偏上坡處,所產紅酒具有馮內侯瑪內的圓滑與細膩感,最佳一級園有Aux Boudots與Aux Murgers。Aux Boudots(6.3公頃)坡度較陡些,與馮內侯瑪內僅一線之隔,故風格最近似,飲來順滑性感,常具花香與黑色水果氣韻,主要擁園酒莊有:Domaine Grivot, Domaine Leroy與Domaine Méo-Camuzet。Aux Murgers(4.89公頃)位於Aux Boudots南邊,土色較淡,中段含有砂質土與礫石,勁雅兼具,總帶可口酸度,擁園者都是些優良酒莊(Hudelot-Noëllat、Confuron-Cotétidot、Méo-Camuzet),讓本園頗具名聲。
村南園區較狹隘,山勢也較陡一些,南邊靠近培摩村附近有一背斜谷切過,為最精華區,最佳一級園有(從北至南):Les Poirets, Les Cailles, Les Vaucrains與Les Saint-Georges。其中Les Saint-Georges(7.52公頃)乃整個夜聖喬治最佳葡萄園,1892年時此園名被附加至村名才成為如今的夜聖喬治;若將來本村有出現特級園的機會,Les Saint-Georges應是最佳候選,土質較深,以紅棕色黏土為主,隨處可見的石塊則有益排水,也讓此夜聖喬治最架構嚴密,最豐潤強勁的酒款帶有一絲礦物質風味,最佳釀造者是Domaine Henri Gouges。
最南邊的培摩地區通常酒質較淡,若技巧拙劣又要強行萃取,常顯得粗獷;目前最佳釀品是Domaine Jacques-Frédéric Mugnier在其獨佔園Clos de la Maréchale所釀的一級園紅酒,一改過去Faiveley釀造時期的嚴肅方正,展現夜聖喬治少有的深沉與優雅。夜聖喬治也產白酒,但比例不到總產量的4%。(撰文/劉永智 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