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右岸——玻美侯(Pomerol)酒莊
摳門老嫗有美酒傳世樂邦(Le Pin)酒莊歷史不長,卻在建莊30年後成為全球最昂貴的紅酒之一,堪稱一則傳奇。就如同位於右岸玻美侯(Pomerol)產區許多酒莊,其規模迷你,無波爾多左岸氣派酒堡攝人,只是一簡陋農莊建物(故不標示酒堡Château,僅以酒莊旁鄰的松樹〔Le Pin〕為名),但其經典年份1982 Le Pin酒價高出同年份酒王貝翠斯(Pétrus)將近三倍,來到保守估計的10,770美金價位(據ERobertParker.com網站估計),實在令人瞠目結舌。樂邦的新近年份酒價則接近、但小輸貝翠斯,同樣非一般升斗小民有福消受之物。
樂邦的前傳起於1924年露比女士(Madame Laubie)購下的一公頃園地,直到1979年露比去逝為止,所產的酒僅以一般的玻美侯紅酒出售,並無名氣。露比生前勤儉摳門,對當時流行的農藥與化肥不願取出分文投資,故而當右岸酒業世家天朋家族(Thienpont)在她仙逝同年購下葡萄園時,所取得的是一塊未經汙染的健康良地,種植的老藤主要生於貧瘠的礫石土壤上,產量自然不高(每公頃3,000-3,500公升),正適合釀造佳釀。摳門老嫗歪打正著,留下玻美侯地理位置最高的寶地一塊。
天朋家族原始購地的動機是希望幫自家名莊老瑟丹堡(Vieux Château Certan)擴充種植面積,但初購入時還不確定真正的風土潛力,便讓此一公頃園區獨立成莊,以樂邦為名上市。本莊園中雖種有小比例的卡本內-弗朗(Cabernet Franc),但基本上是100%梅洛紅酒。1979首年份推出時,乏人問津,除名不見經傳外,也與當時酒業景氣低盪有關。直到1983年份之前的銷售都不見起色,同時間美國酒評家派克(Parker)倏地崛起,在1986年版的《波爾多》一書評給1982 Le Pin紅酒88分的不錯成績,加上其他法國酒評家也發覺樂邦酒質令人驚豔,遂逐漸闖出名號。
不過本莊真正的聲名鵲起還在於各方好評不斷的1990年代中,派克在1998年版的《波爾多》中甚至將1982 Le Pin的評價修正為完美的100分,更讓樂邦氣勢如虹,二手市場酒價如搭火箭一飛沖天。事實上此酒剛上市時,英國元老級酒評家布羅德本(Michael Broadbent)甚至認為這酒僅是粗獷的地區餐酒水準。此外,英國知名酒商理察斯(Roy Richards)回憶當初他僅以每箱120英鎊的代價售出1982 Le Pin,今昔對照,不勝唏噓。事實證明,樂邦風土天縱英才,年輕時引人,陳年潛力也頗佳。不過,多數酒評家咸認相對於另兩大玻美侯巨擘美酒貝翠斯與拉夫勒堡(Château Lafleur),樂邦的久儲演化潛力似乎還小輸一籌,但其彷若布根地的馨芳與質地的確讓人難以忘懷。
天朋家族的賈克·天朋(Jacques Thienpont)後來成為樂邦的擁有者與經營者,在後來的兩次微幅擴園後,擁園2.3公頃,平均年產9,000瓶。對於某些媒體喜稱樂邦為「車庫酒」,賈克一笑置之,僅說:「我的酒是在酒窖釀的」。事實上,真正的車庫酒釀造者堅信即使在風土條件較差的地塊依舊能釀出極優質的酒款,藉此挑戰波爾多人認為風土與分級才是王道的觀念。然而樂邦風土極佳,並不符合以上車庫酒的原始嚴謹定義。
樂邦的釀法基本上相當傳統,但若酒的酸度略欠,會添回一些葡萄梗,若稍欠集中則會放血(流掉釀造初期的清淡酒汁以加強萃取;自1993年份起依年份狀況實施)、在橡木桶中進行乳酸發酵(酒窖太小,本無其他大槽可容納使用,故此)、於全新橡木桶進行18-24個月的培養後,經蛋白黏合濾清、不經過濾裝瓶。
另,1978年時原有的一公頃地塊曾有小範圍重植,加上後兩次小幅擴園的樹齡較為年輕,故而樂邦的酒質潛力其實才真正要展露在世人面前。當初闢園的露比女士即便天上有靈大概也很難想見如此的樂邦傳奇。(撰文/劉永智 Jason)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