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義大利中部奇揚地(Chianti)的煙嵐雲岫、虛無縹緲之綿延山景,已經在電影與小說中被廣為稱頌。不論是過去經典的稻桿籃包裝草編瓶、超級托斯卡尼葡萄酒(Super Tuscan),或是古典奇揚地(Chianti Classico)的黑公雞標章,此區在義大利的葡萄酒產業中,可說是數一數二擅於製造話題的產區。
即便奇揚地葡萄酒在消費者的心目中通常都擁有「頂級」的形象,不過,由北到南約莫160公里的奇揚地產區範圍廣大甚於波爾多(Bordeaux),各區葡萄酒品質與風格必然不能一視同仁。這也正是古典奇揚地葡萄酒公會一直以來為要將古典奇揚地與一般奇揚地在消費者心目中做出區隔而頻頻出招的主因。
古典奇揚地之所以「古典」,原因在於它是1716年由托斯卡尼公爵科西莫三世(Cosimo III)所劃定出位於佛羅倫斯(Firenze)與西恩那(Sienna)之間生產名為奇揚地的優異葡萄酒歷史區域。19世紀後,由於奇揚地酒聲名遠播,供不應求,因此開始允許在原本叫做奇揚地的這個區域之外,釀製「奇揚地風格」的酒款。而原本被稱為奇揚地的區塊,現今改名為古典奇揚地;古典區外的則通稱奇揚地。
範圍廣大加上名稱雷同,古典奇揚地與奇揚地兩大DOCG,常讓一般人摸不清到底差別在哪。基本上,Chianti Classico DOCG位於奇揚地大區的中心位置;圍繞在其四周的則是Chianti DOCG,其下共有六大副產區:Colli Aretini、Colli Fiorentini、Montespertoli、Pomino、Colli Senesi、Rufina等DOC產區;其中以東北部的Rufina與西南部的Colli Senesi最為受到矚目。
酒標上不帶Classico字眼的奇揚地葡萄酒,通常在年輕時便適合享用,口感較為簡單易飲。除了主要的山吉歐維榭(Sangiovese;至少使用70%)以外,還允許加入最多10%的白色品種Trebbiano Toscano與Malvasia Bianco。至於其他得以加入混釀的黑葡萄,則包括Canaiolo、Colorino以及卡本內(Cabernet Sauvignon)與梅洛(Merlot),總共最多不超過30%。其他在葡萄種植密度、產量、酒精度與窖陳時間的規定,也略為寬鬆。一般的奇揚地需經窖藏至採收隔年的三月一日才得以推出;更高一級的陳年等級(Riserva)則需在採收隔年一月起,經24個月窖陳才能上市。
在瓶身上以黑公雞做為識別標誌的古典奇揚地,在法令規定上較一般奇揚地來得嚴格。首先,葡萄品種的使用上山吉歐維榭需佔至少80%,其他混釀黑品種與一般奇揚地相同,但自2006年起,白葡萄品種已全面禁止加入。在分級制度上,基本的古典奇揚地需經一年窖藏;陳年級則同一般奇揚地,需在採收隔年一月起經24個月窖陳(但包含三個月瓶陳)。
2013年更創造出最高等級Gran Selezione。此一等級與陳年級的不同,在於陳釀時間從陳年級的24個月增加到30個月(當中也包含三個月的瓶陳)。更重要的是,Gran Selezione酒款所使用的葡萄,必須完全出自酒莊本身的葡萄園。目前第一個會在酒標上看到Gran Selezione字眼的年份是2010年,不過為數相當少。即便這個新分級目前所受到的批評聲浪遠多於支持,不過這也再次顯現出古典奇揚地葡萄酒公會為了推廣此區葡萄酒「無所不用其極」的造勢功力。(撰文 / 王琪Le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