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圖說:位於克雷兒谷產區南段的Clos Clare酒莊所有的同名葡萄園所釀的麗絲玲酒質優良
(撰文/劉永智 Jason)
克雷兒谷產區(Clare Valley)屬於崇山山脈大區(Mount Lofty Ranges Zone)之下的三個產區之一,位於崇山山脈北段,從阿得雷德市往北開車近兩小時可抵(140公里)。John Hill於1838年十一月最早來到這裡拓荒,但真正據此落戶的歐洲人是同在1840年抵達的侯洛克斯(John Horrocks)與格里森(Edward Burton Gleeson);兩人據信都在1840年植下克雷兒谷首批釀酒葡萄樹(可能是格那希〔Grenache〕品種)。格里森誕生於愛爾蘭的克雷兒縣(Clare County),本谷地也被取為同名以茲紀念。
1845年,殖民者在谷地的Burra鎮發現銅礦,馬上吸引一批移民潮。後當銅礦的開採量漸次枯竭,1860年代的經濟景氣下滑也是預料中事。不過1870年起,小麥種植又替本地引入一波經濟力道,克雷兒谷再度回春,使此地成為南澳州中北部的「麥倉」。之後還有優質板岩與銀礦添加經濟動能的柴火,使位於谷地北部的同名克雷兒鎮貿易發達、人丁興旺、市場店面隨之廣設,讓其成為北方重鎮(The Hub of the North)。
乾燥無病害
克雷兒谷產區在葡萄樹生長季時的雨量僅有248公釐,故而氣候乾燥,少有病害,不太需要噴灑化學抗黴菌劑。雖然如此,這裡傳統上都採旱作,不進行澆灌,只在確有必要時施行(如幼株,或是極旱致使葡萄缺水,導致果實無法完美成熟)。多數葡萄園作業已經機械化,但為降低產量以維持品質,春季剪枝還是維持人工作業。以2013年的資料來看,克雷兒谷的葡萄種植面積約是5,500公頃,產出21,500公噸的葡萄,相當於1,300萬公升的葡萄酒(或是1,700萬瓶)。
同樣是2013年的統計:希哈(Shiraz)是克雷兒谷種植面積最廣的品種,占約35%;接著是約25%的麗絲玲(Riesling);排名第三的是約占20%的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其他相對較次要的品種還有夏多內(Chardonnay)、榭密雍(Sémillon)、灰皮諾(Pinot Gris;Pinot Grigio)、梅洛(Merlot)、格那希、慕維得爾(Mourvèdre)、田帕尼優(Tempranillo)與馬爾貝克(Malbec)。
整體而言,較喜溫暖環境的地中海品種最適合克雷兒谷種植。然而,本谷地最出名的美酒卻是不甜的麗絲玲白酒,乍看之下的確顯得弔詭與矛盾:同一谷地種植麗絲玲與希哈,在法國簡直無法想像。克雷兒谷的夏季一月均溫是攝氏21.4度,比麥克雷倫谷(McLaren Vale)稍高、與巴羅沙谷(Barossa Valley)相同,如此氣溫怎可釀出優秀的麗絲玲呢?其實,秘密藏在海拔(葡萄園在300-550公尺,侯洛克斯山頂有608公尺)與部分較為大陸型氣候後的區塊(致使夜晚與早晨氣溫冷涼)。
Grosset Wines酒莊莊主暨釀酒師葛羅賽(Jeffrey Grosset)是本產區釀造麗絲玲白酒的大師,他在2014年十一月於該莊品酒室主持了一場克雷兒谷的「麗絲玲大師課程」(Riesling Master Class),筆者有幸參與,共品八款美釀,都極具代表性,筆者評價也高,故在此列出八款酒名與我的評分給大家參考。1. 2014 Mount HorrocksWatervale Riesling (9.4)、2. 2014 Pikes Wines Merle Reserve Riesling (9.5)、3. 2014 Taylors Wines St Andrews Riesling (9.65)、4. 2013 Paulett Wines Antonina Riesling(9.6)、5. 2013 Leo BuringLeonayWatervaleMaturation Release Riesling (9.7)、6. 2008 Jeanneret Big Fine Girl Riesling (9.8)、7. 2005 Crabtree Watervale Riesling (9.7)、8. 2005 Grosset Polish Hill Riesling (9.9)。
參訪克雷兒谷地的當天下午,我又參與Kilikanoon酒莊釀酒師Kevin Mitchell所主持的「紅酒大師課程」(Red Master Class),所品八款紅酒,都在澳洲獲獎贏得好評,整體皆優(但還不若麗絲玲那般令人驚豔),故也列出酒名與評分給讀者參考。1.2013 Stone Bridge Wines Grenache Mataro (9.65)、2. 2012 Kilikanoon Wines Prodigal Grenache (9.5)、3. 2012 Eldredge Wines Reserve Malbec (9.6)、4. 2012 Taylors Wines St Andrews Cabernet Sauvignon (9.55)、5. 2010 Jim Barry Wines Benbournie Cabernet Sauvignon (9.65)、6. 2013 Knappstein Mayor’s Vineyard Shiraz (9.4)、7. 2012 Penna Lane Shiraz (9.3)、8. 2010 Tim Adams The Aberfeldy Shiraz (9.5)。
「紅酒大師課程」裡所品八款紅酒雖皆是葡萄酒競賽常勝軍,但我想不見得完全反映克雷兒谷地的紅酒風格,因為皆顯得非常濃縮華麗,雖皆質佳,但真正偉釀不多,在凝縮之餘還保有較佳的均衡感與修長體裁者是2010 Jim Barry Wines Benbournie Cabernet Sauvignon,而當晚與眾家釀酒人烤肉喝酒時品到的Jim Barry Wines的頂級紅酒2009 The Armagh Shiraz也的確極為精彩,均衡且不失細節。
最後,介紹兩家台灣酒友較不熟悉、但我偏愛的的克雷兒谷地精彩酒莊。第一家是建於1983年的Paulett酒莊,Neil Paulett先是在1982年購買了一公頃園地與屋舍,但隨後不久便整個被乾旱所引起的森林大火所吞噬;慘澹已遠,現在Paulett以174公頃的自有園區釀出多款好酒,除上面所提的Antonina Riesling之外,其Polish Hill River Riesling、Polish Hill River Shiraz與Polish Hill River Cabernet Merlot也非常秀異,尤其紅酒風味十足,卻優雅修長,耐喝誘人,與前兩段所提的得獎酒完全不同路數(不以香濃取勝)。Talbots Block這家新酒莊僅有五公頃葡萄園,只釀希哈,由於園區位於海拔450公尺以上地塊,故除凝縮精純的果香外,還顯得架構精巧,風味細緻動人,其The Prince與The Sultan兩款希哈都值得一啖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