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早期,身為波爾多(Bordeaux)議會成員的庫歇(Croizet)兄弟,在波雅克(Pauillac)知名的巴居村(Bages),結合了幾塊葡萄園。以這些葡萄園為核心形成的庫歇巴居堡(Château Croizet-Bages),名列1855年波爾多分級的五級酒莊(Cinquièmes Grands Crus Class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公民Jean-Baptiste Monnot很快地成為庫歇巴居堡的持有者。1942年,他接著將酒莊賣給了保羅.奇耶(Paul Quié),保羅同時也持有瑪歌(Margaux)的列級酒莊 - 侯松加西堡(Château Rauzan-Gassies)與Château Bel-Orme Tronquoy de Lalande。保羅於戰後時期,針對庫歇巴居的葡萄園進行大幅度的更新,這件事由他的兒子 - 尚米歇爾(Jean-Michel Quié)於1968年繼承後持續並完成。
庫歇巴居堡今日仍維持家族酒莊的規模,具釀酒訓練背景的龍鳳胎 - 安方絲華(Anne-Françoise Quié)與尚菲立普(Jean-Philippe Quié)於2001年由父親尚米歇爾接掌了酒莊。值得一提的是,尚菲立普曾受教於法國知名的風土(terroir)專家Claude Bourguignon。盡管奇耶家族(Quié)無法挹注其波雅克鄰居那般大量的資金於酒莊,他們在過去20年來盡心盡力地完善庫歇巴居堡,無論是葡萄園、酒窖或釀造設備。
波雅克 - 波爾多的璀璨核心波雅克可說是波爾多閃耀璀璨的核心,五大之三 - 拉菲堡(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圖堡(Château Latour)與木桐堡(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接坐落於此。離其不遠的庫歇巴居堡,同樣也有優異的風土條件:梅多克(Médoc)典型的Gunzian礫石表土層,覆蓋於六公尺的黏土混礫石底土。這樣的地層組成,相當適合種植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其種植占比為54%,梅洛占38%,另有少量的小維鐸(Petit Verdot)與卡本內弗朗(Cabernet Franc);種植密度每公頃為6,500-8,000株之間。
知名釀酒師擔任顧問庫歇巴居堡並行著機械採收與特殊地塊的人工採收,機械採收會賦予特殊情況,如採收季降雨,更快的反應與彈性。酒莊延請知名的釀酒師Eric Boissenot擔任顧問,打造出波雅克那豐富的傳統風味,帶出雪松與薄荷韻味。酒液全數於橡木桶中陳年,新桶比例僅占20%。在如《品醇客》(Decanter)的盲測品飲中,庫歇巴居經常有優異的表現,和其它列級酒莊相比,更能在年輕的時候展現出波雅克的特色。庫歇巴居於近幾年帶出更多的肉感,但酒莊不變的宗旨在於,釀造出具柔韌單寧質地、更平易近人的葡萄酒。(編譯 /Rex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