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喬治亞傳統陶甕釀造與培養的米蓋特酒莊(Domaine des Miquettes),成為北隆河(Rhône Septentrional)自然派新浪潮的引領者。酒莊於2003年由Paul Estève與Chrystelle Varielle於聖喬瑟夫(Saint Joseph)成立,成立初期大部分的收成是賣給釀酒合作社的,兩人過著嬉皮式的自由生活。
在喬治亞拜訪John Wurdeman時,臨別派對上傳統的音樂、舞蹈與美食美酒,讓Paul一點都不想離開。最後,他決定鑽進陶罐並拒絕回去,直到確定已錯過班機後才爬出來。從那之後,Paul與Chrystelle不斷再訪喬治亞,對當地傳統的釀酒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款酒標籤上的"Madloba",便是喬治亞文「謝謝」的意思,插圖述說著Paul當年著迷於喬治亞風土人情不捨回到法國;整個酒標,便是傳達對「喬治亞陶罐啟發」的感謝。
陶甕的傳統釀造到2011年左右,米蓋特多數酒款已全面使用陶罐釀造,也恰巧迎上了近年興起的自然酒風潮。相對橡木桶對葡萄酒的風味,陶甕有較低程度的影響,酒莊也依循喬治亞的傳統方式,使用陶甕埋在土裡發酵,進而減少溫度變化的梯度,降低因溫度急升、傷害原生酵母的機率。陶罐的形狀則能增加發酵時的對流,酵母不會沉於容器底部,會與酒液持續並均勻地接觸。此外,裝瓶前不澄清、不過濾與不添加硫化物。打從成立起,米蓋特主要採馬匹犁田與有機耕種,對大自然尊重的初心,始終如一。
酒標上的聯想酒莊經陶甕培養的「兜蝦」紅酒(Madloba Rouge),如酒標上的女子一般,優雅姿態下有著俏皮飛揚的線條,是款不需等待、年輕便可飲用的美好葡萄酒。米蓋特使用維歐尼耶(Viognier)與馬珊(Marsanne)品種,在陶甕中浸皮發酵並培養長達一年時間的「兜蝦」白酒(Madloba Blanc),其深沉滋味讓人想如酒標上的男子般,鑽入陶甕流連忘返;因浸皮帶來的豐富單寧,讓其在搭餐的選擇上更廣泛,也適合分上幾天獨飲,細細體會其香氣變化,欣賞它顏色如夕陽餘暉般漸次變化。無怪乎現今從紐約到倫敦,再到南半球雪梨的酒吧餐廳,單杯酒單中最流行的就是這類型的葡萄酒。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