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造山運動在法國中央山地與其東邊的索恩河(Saône)平原之間,自地底隆出多道南北向的山脈,其中布根地最重要產區所在的金丘(Côte d’Or)是由東邊數來的第一道,但金丘之後(往西)還有許多和金丘相似的山坡,是為上丘區(Les Hautes Côtes),上丘區又分南、北兩部份,本文先講解北部的上夜丘(Hautes Côtes de Nuits)。
上夜丘其實屬於地方性法定產區(Appellation Régionale),當然也沒有所謂一級(Premier Cru)或是特級葡萄園(Grand Cru)。上夜丘法定產區分級制定於1961年,有16個位於上夜丘以及四個其實位於夜丘區的村莊可以生產上夜丘葡萄酒。除紅酒外,同樣以黑皮諾(Pinot Noir)釀造的少量粉紅酒,可以用Bourgogne Rosé Hautes Côtes de Nuits或是Bourgogne Clairet Hautes Côtes de Nuits來標示,當然紅、白酒就標示為Bourgogne Hautes Côtes de Nuits(標示時,Hautes Côtes de Nuits必需緊接在Bourgogne字樣之後,且字體大小可以等於,但不得大於Bourgogne字樣)。白酒絕大多數以夏多內(Chardonnay)釀造,但當地也種有少量的白皮諾(Pinot Blanc)與灰皮諾(Pinot Gris)。
相對於金丘,上夜丘海拔較高(介於300~400公尺),故而園區必需受陽良好,且受到屏障,葡萄才易達到良好的成熟度。其下部地層結構其實與金丘相同,但表土相當淺,部分區塊甚至無表土覆蓋,也以黏土質石灰岩土壤為主。目前的紅酒以及粉紅酒種植面積約為580公頃,白酒則為122公頃(以上根據2010年數據)。上夜丘的農莊過去多半以畜牧業和穀類作物為主業,有些則專注在種植黑醋栗,葡萄酒只是副業。每公頃種植密度相對較低,有些酒莊(或農莊)也以機械耕作。若以傳統種植法而言,紅酒以及粉紅酒的每公頃最高產量為5,000公升,白酒則在5,500公升;但若是以上夜丘常見的低密度、高籬笆種植法,則以上數據必需降低到原有的80%,以維持品質。
本區紅酒酒體中等或偏清淡,比較適搭白肉類型的料理,如兔肉、鴨肉、烤雞,或是小羊排,適合佐酒的起司包括Reblochon與Nuit d’Or等。白酒適合搭蒸魚、貝類料理、布根地洋芹火腿肉凍(Jambon Persillé)或布根地焗蝸牛等,適佐白酒的起司包括Comté(熟成超過一年以上)與Chaource等。以台菜而言,我想燉豬腳(冰糖不要放多)可以佐配紅、白、粉紅酒都沒問題。
由於金丘的葡萄園占地已經逼近飽和,故有不少金丘區的酒莊或酒商來到「後山」的上夜丘尋找闢園機會,順帶提升了原本較為粗獷的酒質,讀者若選擇較溫暖年份的上夜丘葡萄酒,應會有物超所值之感。以下列出釀有上夜丘酒款、且較為知名的酒莊:Domaine Guyon Antonin、Domaine Jayer-Gilles、Domaine Bizot、Maison André Delorme、Maison Dufouleur Pére et Fils、Domaine Gros Frère et Soeur、Domaine Michel Gros、Domaine Mongeard-Mugneret、Domaine Anne Gros、Domaine Thibault Liger-Belair、Domaine Arlaud、Domaine Trapet、Domaine Bertagna、Domaine Meo-Camuzet、Domaine Jean Charles Rion等等。(撰文/劉永智 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