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旭杜麗酒莊(Domaine Coche-Dury)連同羅曼尼‧康帝酒莊(Domaine de la Romanée Conti),屬於最早一批以酒莊名譽裝瓶的酒農們。康帝酒莊始於1911年,科旭杜麗則是1949年,當時酒莊名稱為"Coche-Vincent"。科旭杜麗由第三代莊主尚方斯瓦(Jean-François Coche-Dury)的祖父 - Léon Coche於1920年代創辦,他退休後把資產傳給三名子女:Julien(孫子Fabien繼承現在的法比安‧科旭酒莊 Domaine Fabien Coche)、女兒Martha(Jean-Marc Roulot的外婆)和Georges(尚方斯瓦的父親)。
尚方斯瓦自14歲就跟隨父親學習釀酒,1975年和Odile Dury結為連理,促成科旭杜麗酒莊的成立。今日酒莊葡萄園的持有面積為九公頃,橫跨五大村:梅索(Meursault)、普里尼(Puligny)、奧賽都黑斯(Auxey-Duresses)、蒙蝶利(Monthélie)和渥爾內(Volnay)。尚方斯瓦的兒子Raphaël,自2003年便跟隨父親實習,並於2010年正式接棒。
科旭杜麗酒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除了價格一直領先在布根地不甜白酒之最,而這20多年來,一直困惑著釀造白布根地的酒農們,讓他們聞風喪膽、至今還沒找到相應對策的『提早氧化』(prem-ox)問題,幾乎沒有在科旭杜麗的不甜白酒發生過。如今,科旭杜麗的古早(舊法)釀酒工藝,已變成很多酒農們想參透效仿,以提防此類突發性問題的秘方。酒莊實施的先破皮再榨汁,並且使用老式的Vasselin榨汁機,這類機械式的壓榨力道比較強,普遍被認為是科旭杜麗沒有提前氧化風險的所在。」- Andy Tan,〈2007及2002年科旭杜麗品鑒晚宴〉
於1920年創建的科旭杜麗酒莊,葡萄園遍布布根地(Bourgogne)伯恩丘(Côte de Beaune)中的梅索、普里尼、奧賽都黑斯、蒙蝶利、渥爾內與玻瑪(Pommard)等酒村,然基本上還是以梅索附近的地塊(climat)居多。科旭家族(Coche)第三代繼承人尚方斯瓦,與妻子Odile Dury結褵後,酒莊正式改名今日熟知的「科旭杜麗」。2012年,酒莊由第四代拉法葉(Raphaël Coche)接手。
世界重量級酒評羅伯‧帕克(Robert Parker)曾讚揚尚方斯瓦,「世界上最優秀的釀酒師之一」(one of the greatest winemakers on planet earth)。
事實上,尚方斯瓦只是遵循傳統的方式栽種葡萄藤,過程中僅進行必要的介入,減少任何人為干預的影響,忠實呈現每塊葡萄園的風土(terroir)。每株葡萄藤結果數較鄰近葡萄園來得少,釀造時間漫長且傳統。完成發酵後,所有酒液還需在橡木桶中泡渣(sur lie)培養15-22個月,泡渣能夠避免氧化,並在酵母分解後,賦予豐富多元的風味。完成培養的酒液,除了紅酒以蛋白澄清,大部份皆未過濾便裝瓶。
科旭杜麗的酒款,有一半直接供應至全世界的知名餐廳,剩下則主要透過各國代理商販售。因為量少質佳,歐洲大多數代理商只能經銷一小部份,許多則是轉出口或出現在拍賣會上。如此商業操作在過去十年越來越嚴重,酒莊也因而非常反感。
誠如《葡萄酒代言人》(TheWine Advocate)描述:
「科旭杜麗偉大之處的根本,要重要地強調:高品質的葡萄藤栽種,看似父傳子般的稀有天賦 - 懂得壓榨時力道的拿捏、橡木桶的謹慎選擇,以及審慎對待的漫長培養(élevage)。科旭杜麗的酒液特色,持續被辨別而出:滲透感的酸度、驚人的張力、經常讓人沉溺的『萃取』感(dry extract)。拉法葉認為,萃取感能在布根地越來越常見的溫暖年份當中,賦予結構與新鮮感。科旭家族的配方不存在,卻有所謂的『科旭口感』,酒莊的所有決定,皆透過品飲測試判斷。拉法葉說道:『我的祖父常說釀酒是門藝術,過去我常覺得他在胡謅,漸漸地,我越來越同意他的說法 - 這全是感覺的問題。』」(編撰 / Rex T.)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