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多內(Chardonnay)白酒經典出自布根地,而絕大多數愛酒人心中的極致典範還屬來自布根地普里尼-蒙哈榭(Puligny-Montrachet)酒村的白酒。村內幾家菁英酒莊中,又以樂弗雷酒莊(Domaine Leflaive)被公認為頭號頂級名莊,且因酒標上家徽的兩隻公雞形象被暱稱為「公雞酒莊」,本莊產酒則是「公雞家的白酒」。布根地名莊總是行事低調,但即便是侯瑪內-康地酒莊(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也都在鐵柵門上鑲有RC兩字,向只得在門外一窺究竟的「門外漢」透露名莊所在線索,但位在普里尼-蒙哈榭村內栗樹廣場(Place des Marronniers)南邊一角的樂弗雷酒莊,只有門牌號碼無酒莊名號,即便立在莊前,都難知曉原來公雞他家在此。
自然動力法與實驗精神目前的樂弗雷莊主為在1990年接手的安蔻.樂弗雷(Anne-Claude Leflaive)女士,同年她以5%的自有園區(擁園面積近25公頃)實驗自然動力法(Biodynamie),後逐漸擴大面積,終在1997年將全部自家葡萄園改以此法耕種。自然動力農法學說有其盲點與混屯處,也不乏有對此抱持謹慎態度的懷疑論者:如賈克.菲德烈克.慕尼耶酒莊(Domaine Jacques-Frédéric Mugnier)莊主菲德烈克.慕尼耶(Frédéric Mugnier)對於同儕酒農所謂採行自然動力法使果實與酒質突升,他笑說:「這其實與自然動力法無關,而是同時放棄使用除草劑與化肥之故」。對於無法科學實證酒質因之提升的自然動力法,菲德烈克所言也有幾分道理。
然而樂弗雷酒莊極富實驗精神。安蔻.樂弗雷在1990年首批實驗自然動力法的園區有一公頃,包括了普里尼-蒙哈榭村莊級的Les Houlières, Les Grands Champs,一級園的Clavoillon與特級葡萄園Bienvenues-Bâtard-Montrachet,並分出實施慣行農法(施用化肥、除草劑與化學農藥)的對照組,與有機和自然動力法的實驗組。幾年實驗下來加上多次矇瓶試飲,本莊與一些酒界專業人士皆認為自然動力法組在酒質上勝過有機農法組,故自此本莊成為自然動力法的忠實信徒。的確此法總是有些「心誠則靈」的信仰成分在內而招致懷疑,但因土壤健康了,酒質的改善似乎也順理成章。然而在酒質上,自然動力法是否真的優於有機農法還是各有說法與定見。
第一批首試中的Bienvenues-Bâtard-Montrachet特級園之成果最具說服力。此園當時平均樹齡30歲,樹況頗差,不僅有樹葉萎黃病還兼樹幹瘦弱與產量銳減,安蔻與當時的酒莊總管皮耶.莫黑(Pierre Morey)決定不予拔除,死馬當活馬醫,便停用除草劑,且挖鬆土壤施以自然動力法配方,誰料受治的葡萄株反應出奇地好,如今依舊健康地產出令本莊自傲的優質葡萄,且現在平均樹齡超過50歲,為本莊最老的葡萄樹。
明末清初的自然動力傳統講到自然動力法,讓我想起前一陣子拜讀知名美食大家蔡珠兒在新作《種地書》的〈嫁果子〉一文提到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1610-1680)在《閒情偶寄》中提到,合歡樹要澆洗澡水,「常以男女共浴之水,隔一宿而澆其根,則花之芳妍較常加倍」,這還是李漁親身所鑑。此外自然動力法強調農事有定日與定時,且有時須配合月象進行,這又與珠兒姊文內的所提的南北朝經典農書《齊民要術》的「嫁棗」技巧產生有意思的呼應:正月初一日出時,用斧背在樹幹槌擊敲打,可使棗樹結果豐盛。原來,擊傷果樹韌皮可阻止養分向下傳輸,促進開花結果,古時農書叫「嫁果」,現在叫「環剝法」。讀此,筆者揣想,果真以男女共浴之水澆予葡萄樹根,將來酒香更為芳妍否?《閒情偶寄》未提及澆灑時刻,但若依自然動力法法則,用於根部土壤的,最好選擇月亮在土象星座的根日。
純淨無染的「風土載點」白酒本莊最初階的Bourgogne Blanc白酒一向穩定優質,不過酒價也等同於他莊村莊級水平,而村莊級的Puligny-Montrachet是以七塊地的葡萄(Les Brelances, Les Grands Champs, Les Nosroyes, Les Reuchuax, La Rue aux Vaches, les Tremblots, Les Houlières)釀成,同樣值得信賴。一級葡萄園白酒當中以Puligny-Montrachet Premier Cru Les Pucelles酒質最高,基本上屬特級園品質,本莊在Les Pucelles中擁有三小塊葡萄園(共3.6公頃),當中的Le Clos du Meix幾乎全由本莊所有,具清透花香與檸檬草風韻,架構絕佳。
Puligny-Montrachet Premier Cru Les Combettes就位在梅索酒村(Meursault)旁的優質中坡處,葡萄樹種於1963與1972年,已達成熟壯年階段,其酒質細膩、礦物質風味鮮明,尾韻綿長。Puligny-Montrachet Premier Cru Les Folatières位於較陡的上坡處,向陽佳,酒質豐潤成熟且保有極佳酸度。位於Folatières下坡處的Puligny-Montrachet Premier Cru Le Clavoillon酒體較輕、也較為早熟,樂弗雷擁有此園85%面積,果味清新柔美,十年酒齡後會出現誘人蜜香,但整體架構不若前三者修長堅實,酒價也較為可親。
特級園中的Chevalier-Montrachet Grand Cru長期以來為本莊招牌旗艦白酒,本莊有三塊地(共2公頃),兩塊在此園下坡,一塊位在上坡,植於1955到1980之間,較之雄渾圓潤的Bâtard-Montrachet Grand Cru酒款來得更加架構精練,明顯的酸度與礦物質風韻呈現仙風道骨的氣質。樂弗雷的Bienvenues-Bâtard-Montrachet Grand Cru老藤植於1958與1959年(共1.15公頃),氣韻深沉馥郁,不僅有Bâtard-Montrachet(本莊有1.91公頃)的力道,還能將精緻風味醞釀其中。至於樂弗雷的Montrachet Grand Cru葡萄園直到1994年才購入,位於夏山-蒙哈榭酒村內(Chassagne-Montrachet)的區塊,南北向種植,由於僅有0.08公頃故年產僅有約400瓶,強勁濃郁,帶香料與蜂蜜調性,反而較少展現本莊擅長的緊緻修長架構與沁酸風格。
因自然動力法之助,本莊酒質愈加純淨無染,愈發地忠實傳達風土特色,使本莊所釀酒款成為名符其實的「風土載點」,開瓶品啖之間,風土之味源源不絕下載至飲者味蕾,有待您以專心致意解壓縮其內涵,賞其純真之美。(撰文/劉永智 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