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德維酒莊(Jidevi)建於1949年,坐落在羅馬尼亞的中央腹地—川西凡尼亞高原(Transsilvania)。它生產的白葡萄酒被人們喻為“羅馬尼亞白葡萄酒之王”,榮獲羅馬尼亞國內外100多個獎項和榮譽。
佳德維古堡建於1570年到1580年間。古堡位於當時一個叫倫卡的地方的東南方位,於公元12世紀建成,15世紀時得以擴建。歷史文獻記載它曾是川西凡尼亞總督的皇家古堡。1566年羅馬尼亞王子西吉斯蒙德•扎普亞(Sigismundb Zapolya)王子下令將它拆除。1570-1580年間在古堡原址上修建。1615-1624年間,斯特凡•拜特倫伯爵(Count Stefan Bethlen)仿造法國香波堡擴建瞭如今的城堡。
1949年,佳德維酒莊成為首個以葡萄酒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單位。1950年佳德維暢銷系列葡萄酒上市,該系列葡萄酒香醇、順口,成為白葡萄酒愛好者們不可錯過的佳釀。很快,佳德維葡萄酒開始在國際大賽中嶄露頭角,1958年葛烏茲塔明娜(Gewurztraminer)和皇家費思卡(Feteasca Regala)白酒在盧比安納(Ljubljana)國際葡萄酒大賽榮獲金獎。隨著羅馬尼亞政治經濟體制改革,1999年佳德維葡萄園和其他農業單位步入私有化進程。
優越的地理位置
佳德維葡萄酒產自川西凡尼亞高原的Tarnave塔納薇葡萄園。葡萄園分佈在兩條塔納薇河谷流域,一條是發源自扎加爾的塔納薇米卡河,另一條則是發源自希格索爾的塔納薇瑪勒河,兩條河流交匯流入下-克拉修勒努灣地區。
海拔高達300-500米,渾圓的丘陵與寬廣的河谷相間,典型的大陸高原氣候,日平均溫度在9℃以上。佔地面積超過2000公頃的佳德維葡萄園,絕大多數位於朝南的山坡上。在這裡栽培的葡萄充分享受陽光的照射,同時空氣的環流也有利於葡萄樹的生長。
當葡萄成熟時,適宜的溫度能防止果實氧化,有利於糖分和香氣的積累,而且還能保留足夠的酸度。秋天的塔納薇河谷流域,氣候宜人,霧天與晴天交替出現。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這裡種出來的葡萄不僅能積累豐腴的香氣還能保留足夠的酸度,使釀出的葡萄酒平衡感極佳。
出色的葡萄品種和管理
為培育出能夠適應葡萄園自然環境、擁有良好抗病性和抗害性的優質葡萄植株,佳德維酒莊自建葡萄苗圃。使用嫁接法,將接穗和砧木接在一起。佳德維葡萄苗圃先進的嫁接技術,培育出的葡萄嫁接苗存活率在70%以上。
在佳德維超過2000公頃的葡萄園裡,種植著大量別具特色的白葡萄品種,如:皇家費思卡(Feteasca Regala), 菲提斯科阿爾巴(Feteasca Alba)和麗絲玲(Riesling Italian),格烏茲塔明娜(GEWURZTRAMINER)、白蘇維儂 (Sauvignon Blanc) 等,及少量的紅葡萄品種,其中最老的樹齡已有60年,絕大多數的樹齡在8年左右。
為保證葡萄原料的品質,佳德維酒莊嚴格控制葡萄的產量,並製定了合理的採收時間。葡萄採摘的時間取決於多個因素,如:葡萄的品種、葡萄漿果的成熟度。這些都影響到葡萄果實的含糖量,從而決定著釀酒師據此可以釀造哪種類型哪種風格的葡萄酒,並根據葡萄果實的健康狀況以及對葡萄酒的質量要求來決定是用人工採摘還是用機械收穫的方式。為防止果粒長時間跟果穗或葡萄葉的接觸會有損葡萄汁的質量,葡萄採摘後2小時之內立即將葡萄送到釀酒廠,將其除梗破碎。
卓越的釀酒工藝
佳德維擁有先進的釀酒設備和現代化的釀酒工藝,從葡萄採摘、入罐發酵、澄清、到穩定成熟、橡木桶陳釀、裝瓶陳釀等每一個環節都經過釀酒師們的科學管理和嚴格監控。
發酵期間,對所有理化指標嚴格監控。在此發酵過程中,使用精選酵母以維持酒精發酵在低溫下進行,獲得較高的酒精度又不至於產生不受歡迎的次生物質。當葡萄汁裡的含糖量降至所期望的水平時,酒精發酵終止,開始進行穩定處理。將溫度迅速降低至6-8℃再將葡萄酒過濾。接下來根據葡萄品種和木桶容量的不同在橡木桶熟化,最後在低溫條件下進行裝瓶,釀酒師仔細檢查橡木塞是否密封不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