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隆河的教皇新堡產區(Châteauneuf-du-Pape),便不得不提及老電報酒莊(Domaine du Vieux Télégraphe),不但是Robert Parker欽點的世界155間偉大酒莊之一,經營者布尼耶家族(Brunier family)本身更是傳奇,一百多年來深根於教皇新堡最負盛名的地塊(lieu-dit)-克勞(La Crau)這片神秘莫測的高原之上。
故事是這麼開始的。1898年,自給自足的農人伊波利特.布尼耶(Hippolyte Brunier)將一片不到一公頃的小地塊規劃為葡萄園,用來釀造葡萄酒。這片地剛好位於教皇新堡與貝達里德(Bédarrides)間的最高點,一座名為La Crau的多石高原。十八世紀末,La Crau的高海拔促使通訊塔的建造,因而成為馬賽(Marseille)與巴黎的電報中心,這亦是老電報之名的由來。除此之外,La Crau貧瘠的地形並不引人注目,放眼望去盡是圓卵石(galets roulés),由於地勢高,降雨、冰雹、烈陽與密史脫拉風(Mistral)的肆無忌憚更使葡萄酒農聞之色變,只有最剛悍的酒農敢在此地種植,而伊波利特便是那位勇士。
即便耕種不易,伊波利特看見了人們喝了他的酒後那無比滿足的表情,因此決定增加產量,漸漸將葡萄園拓展至16公頃,伊波利特的兒子朱勒(Jules)也加入耕種之列,不過當時大部分的葡萄是以優質果實之名賣給酒商。布尼耶家族經歷了風風雨雨,葡萄根瘤蚜蟲害更是重創了葡萄園,直到伊波利特的孫子亨利(Henri Brunier)接手後才進行巨幅的改變,包括了重新種植葡萄園、建造新釀酒廠、引進溫度控制機制來保護發酵過程,與最重要的-首次以老電報酒莊的名義裝瓶。
1988年,亨利退休後將老電報酒莊交由兩個兒子丹尼爾(Daniel)與費德里克(Frédéric)經營,極具熱情與抱負的兄弟倆將家族在La Crau的種植面積大幅提升至70公頃,並積極拓展釀酒事業,不但推出了老電報酒莊的二軍酒「小電報」(Télégramme)、買下教皇新堡的侯克酒莊(Domaine La Roquète),亦與酒商合作買下吉恭達斯的歷史名莊帕里耶酒莊(Domaine Les Pallières)。
老電報與小電報老電報是力與美的經典,展現質樸的大地風味與絕佳的窖藏潛力;最終調配僅以釀自La Crau老藤果實的酒液進行,因而賦予葡萄酒驚人的深度、集中度與令人驚嘆的礦物清新。小電報的則是由來自較年輕葡萄藤(藤齡仍有二十年以上)的果實釀成;小電報誕生於多舛的2002年份,由於採收前的洪害,酒莊將La Crau「降級」釀造,小電報因而問世,並獲得巨大迴響,此後不足以釀造一軍酒的果實變成為小電報的原料,不同於老電報大地般穩重的深沉風格,小電報展現了活力的紅果香氣,豐美而清新。兩者皆以格納希(Grenache)作為調配主體,老電報佔比60%左右、小電報則為80%左右,並調入慕維德爾(Mourvèdre)、希哈(Syrah)、仙梭(Cinsault)與少量其他品種。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