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慕沙堡(Château Lynch-Moussas)的歷史,可以回溯至一位名叫約翰.林奇(John Lynch)的愛爾蘭軍人。1691年,約翰離開了愛爾蘭,定居法國。18世紀期間,林奇家族大量購買土地;林奇慕沙堡與林奇巴居堡(Château Lynch-Bages)最初為一體,之後才被劃分,林奇慕沙擁有酒堡建築與大部份的葡萄園。名稱中的「慕沙」(Moussas)一詞,來自於葡萄園附近的同名村落。林奇家族擁有這項產業達數十年之久。在1855年波爾多(Bordeaux)的分級制度中,林奇慕沙堡位居五級酒莊。
經過了19世紀根瘤芽蟲的侵襲,加之戰爭與經濟蕭條的影響,林奇家族已無力維持酒莊的營運。1969年,卡斯提亞(Castéja)家族收購了該莊,葡萄園面積在當時已大幅縮減,各項建築與設備殘破不堪。此外,卡斯提亞家族同時擁有杜哈米濃堡(Château Duhart-Milon),並在波雅克、聖艾斯臺夫(Saint-Estèphe)、聖愛美濃(Saint-Émilion)等處擁有多項產業。在艾米爾.卡斯提亞(Émile Castéja)主持之下,林奇慕沙堡邁向現代化之路,葡萄園重新被種植,也翻新了酒窖等各項設備。
酒莊位於波雅克法定產區的60公頃葡萄園,70%種植著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剩餘則栽植梅洛(Merlot)。手工採收,仔細揀選,讓在抵達釀酒廠的葡萄,維持極高的品質。60%的酒液在新橡木桶中,培養12至18個月。對比相鄰地區,較高比例的梅洛,造就出相對飽滿、絲滑單寧感的酒款。今日的林奇慕沙堡,知名於其深沉的酒色與紅色水果為主的調性,最初成熟單寧帶來口腔的圓潤感,緊接而來典型波雅克的黑醋栗滋味,最後以豐富悠長的尾韻收底。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