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過後,重建中的義大利充滿了希望與夢想,諾大利(Notari)家族開始在佛羅倫斯(Florence)經營賣酒生意;同一時間,安蒂諾里(Antinori)家族也是當時名聲響亮的供應商。
儘管法定產區制度已建立,當時販賣風氣仍著重在數量;有遠見的諾大利家族,反其道往品質走向靠攏,親身拜訪供應商,尋求優異的酒源給顧客。不幸的是,1966年阿諾河(Arno)氾濫,諾大利的酒鋪遭受重大毀損。
爬得越高,會是一幅什麼景象?蔣卡洛(Giancarlo Notari),一名胸懷大志的年輕人,不願受父親店鋪的侷限。為了一展商業長才,與拓展葡萄酒的視野,他接受了安蒂諾里家族的聘雇。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諾大利家族的命運。
對於安蒂諾里家族與義大利葡萄酒來說,正經歷一段快速的轉變期。蔣卡洛協助了安蒂諾里的品牌現代化,並導向一個全新的風格。
超過30年在安蒂諾里的服務與奉獻,蔣卡洛認為是時候打造自己的品牌了,除營造商品價值外,其重心亦專注在100%的葡萄酒釀造流程。1997年,在安蒂諾里主事者皮洛(Marquee Piero)的允諾下,蔣卡洛創立了維諾酒莊(Compagnia del Vino)。
遠見的基因1997年,維諾酒莊推出了第一個品牌–薩里琪(Col de' Salici)。受到法國香檳暢銷市場的啟發,蔣卡洛相信普賽克(Prosecco)氣泡酒也有不輸香檳的潛力。若說遠見,這毋寧是種預視,今日人手一杯的普賽克氣泡酒,或許已在蔣卡洛的腦海預演多次。
與香檳對決,不僅是衝動,不僅是傻勁,更要精雕細琢的實踐才行。所有格內拉(Glera)葡萄精選自普賽克精華地帶–康內拉諾.瓦多比亞(ConeglianoValdobbiadene),加上安蒂諾里600多年的釀造工藝,並依市場需求量裝瓶。(編譯 / Rex T.)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