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迪肯酒莊(Radikon)位於義大利東北弗里尤利‧維內奇亞‧朱利亞大區(Friuli-Venezia Giulia)的Oslavia鎮,該處已靠近鄰國斯洛維尼亞。酒莊的11公頃土地,均位於陡峭斜坡上,曾受到威尼斯共和國(La 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等外來政權統治,造就出文化多元揉雜的景象,當地人經常會說三至四種語言。
與號稱「橘酒天王」的Josko Gravner為鄰,現任莊主「斯單可」斯坦尼斯勞斯("Stanko" Stanislaus Gravner)的父親,於1948年在繼承的土地上,栽種梅洛(Merlot)、灰皮諾(Pinot Grigio)與Tocai(Friulano)等品種。因目睹戰爭造成的傷害,經年累月後土地無法復原,故斯單可決心傾聽土地最原始的聲音,走向自然釀酒之路。
風格獨特的橘酒在釀酒的部份,斯單可最特別的兩大改革為:每公頃2,250公斤的高密度、低產量種植,與此相比,知名的巴羅洛(Barolo)則是每公頃7,200公斤以下;另一部份則是,改變麗波拉姬亞拉(Ribolla Gialla)的釀造方式,該葡萄品種素有厚皮、多風味等特點,斯單可於1995年師法傳統釀造方式,打造出獨特風格的「橘酒」(Orange Wine)。
經過反覆的實驗,斯單可將發酵時間延長至三個月,不另添加酵母、酶或硫化物。過程中,僅使用葡萄皮上的原生酵母發酵,並於無溫控的大橡木桶中浸泡葡萄皮。顛覆一般對白葡萄釀酒的刻板印象,浸泡葡萄皮多半是紅酒萃取單寧與色澤的工藝。白葡萄泡皮發酵,酒色的萃取有限,葡萄皮上的單寧與風味物質會在過程中釋放;另一方面,迥異於國際市場對果香型白酒的偏好,橡木槽中的不溫控發酵,無法保留葡萄當中的純粹果香,反而會發展出更多意料不到的風味。
簡而言之,橘酒便是將白葡萄採紅酒的方式釀造。發酵完成後,斯單可還會將酒液轉入橡木桶培養四至五年,並於裝瓶後熟成二至五年。2003年起達成零添加,2002年採用獨特的500毫升與一公升玻璃瓶,並縮窄瓶頸處,搭配細長的軟木塞,使空氣更難進入,更適合瓶中窖藏。不同於一般的果香型白酒,強調水果風味的純粹與澄澈,橘酒多半給人魁武剛毅的印象,香氣上會有糖漬熱帶水果、榛果、蘋果塊、木頭金油、亞麻籽油、杜松子與乾縮橘皮等多重風味,口腔則可以感受到寬宏的格局,不甜的口感,如同紅酒一般的單寧與水果啤酒的酸感。(編撰 / Rex T.)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