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義大利東北弗里尤利‧維內奇亞‧朱利亞大區(Friuli-Venezia Giulia)的達米揚.波維什克酒莊(Damijan Podversic),起源於現任莊主達米揚(Damijan Podversic)祖父的1.5公頃葡萄園。達米揚12歲時便懷著學習釀酒的想法,最初他承繼著家族的酒商(négociant)事業。
「祖父曾想著要釀出很棒的酒,戰爭卻妨礙這個夢想的實現。」
當達米揚在寇里歐(CollioGoriziano)發現了幾個被遺棄的葡萄園後,不管那陡峭坡度造就的耕作困難度,他急切地買下了這個地塊。那12歲就想著釀酒的夢想,1985年隨著第一個年份的發布,17歲的他便實現了,同時也受到國際酒評的青睞。
寇里歐產區弗里尤利‧維內奇亞‧朱利亞,位於義大利東北、接壤鄰國斯洛維尼亞的地帶,是義大利最重要的頂級白酒產區;其中,「東之山丘」產區(Colli Orientali)與「寇里歐」產區(Collio),更是全義大利最受推崇的白酒產區。
相較於「東之山丘」,「寇里歐」範圍較小,生產的酒款與風格相當類似。因應全球市場的口味,灰皮諾(Pinot Grigio)的種植已超越當地的弗里烏拉諾(Friulano),白蘇維濃(Sauvignon Blanc)也越來越受歡迎。當地的夏多內(Chardonnay)與白皮諾(Pinot Bianco),多半會有較多的橡木桶風味。
1970年代,在中義逐漸興起的「超級托斯卡尼」(Super Tuscan),這個位於義大利東北的小角落,也開始掀起白酒的革新運動。以往義大利白酒的釀造,多半會帶葡萄皮發酵,並且不會進行發酵溫度的控制。為了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葡萄酒市場,弗里尤利‧維內奇亞‧朱利亞的釀酒師開始打造有國際風格的白酒,改進了釀造製程,白酒除梗去皮並在溫控不鏽鋼槽中低溫發酵,並盡量減少橡木桶的點綴。
今日弗里尤利‧維內奇亞‧朱利亞以清新純粹、香氣逼人的優雅白酒聞名,酒中爽脆的酸度,引出空靈飄逸的仙妙意象。然而,在與國際風格接軌的同時,萌生出對傳統消逝的危機感,許多釀酒人紛紛走回先祖的路子,尋找在地的認同進而雕塑出獨特的風貌。Josko Gravner提倡的「橘酒」(Orange Wine)釀造,便是這波思潮下的產物;此外,諸如Schioppettino與Tazzaelenghe等瀕臨滅絕的原生品種,也紛紛得到應有的重視。
倒退往前走置身於這波思潮的核心地區,達米揚不意外地興起對根源的追尋。1985年與Josko Gravner的第一次相見,便受到Josko的釀酒哲學、技藝與酒窖管理等啟發。1999年,他捐棄了學校教育的釀酒訓練,走向「溯根」的旅程。這個舉動看在達米揚父親的眼中,非常不諒解,他禁止達米揚使用家族一貫的古老酒窖。
這一轉變,或許就當地或世界主流市場來說,是個「異端」的舉動。不受主流青睞,似乎是預期中的結果,但這似乎阻擋不了內心那真摯的聲音。這份誠意或許真的滲透到酒液當中,達米揚轉變後的第一個年份,羅伯.帕克(Robert Parker)卻出乎意料地給出94高分。對於Josko引領的運動,帕克抱持開放與讚許的態度:
「人們說我瘋了,怎麼會改變風格,但我欣賞Josko在做的事。當他裝瓶那1998年的酒款時,我立刻便理解了。」
現今達米揚的釀法非常簡單與傳統,所有白酒皆在斯洛維尼亞橡木槽中,以葡萄皮上的原生酵母發酵,接著泡皮二至三個月,盡量降低人為的干預,只添加少許的二氧化硫;如同Josko一般,採收之時,達米揚樂見貴腐黴(botrytis cinerea)沾染白葡萄。這種作法目前在「寇里歐」非常少見,並頗具爭議。這樣的堅持,終在義大利、甚至世界酒壇中闖出了名號,現今全世界一流餐廳的酒單中,皆可見到達米揚匠心獨具的佳釀。(編撰 / Rex T.)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