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 Micalet"一名,最早見於Charles Cocks與Edouard Féret於1893年合著的第六版《波爾多與其葡萄酒》(Bordeaux et Ses Vins),當時作者將其定位為「匠人列級酒莊」(Cru Artisan),年產量僅有珍貴的12桶。《波爾多與其葡萄酒》第17版更盛讚:「此酒媲美許多名莊好酒,甚至超越!」
獨一無二的土壤位在波雅克(Pauillac)與瑪歌(Margaux)之間的靡凱雷堡(Château Micalet),緩坡丘陵地形布滿白色小圓礫石,這便是吉隆特河(Gironde)帶來的禮物。這特殊的地質,讓葡萄園白天享有更多的日照,夜間散發的熱,讓葡萄果串能有更好的熟成度。多礫石同時也利於排水,更適合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的生長,果實有更高的品質與濃郁的風味,富含著生命能量。這,便是波爾多左岸(Left Bank)如此耀眼的重要原因 - 獨一無二的土壤!
漫漫歷史路酒莊的初代主人 - 尚.培侯(Jean Péraud),不僅是個優秀的釀酒師,更是位出色的糕點師,這印證了「美食、美酒不分家」這句話。尚.培侯的作品之精彩,讓靡凱雷的名聲享譽全法,並在1900年分別以1887與1899兩個年分,榮獲「巴黎最高榮譽大獎」(Grand Prix d'Honneur de Paris)。
1972年,多尼.費迪爾(Denis Fédieu)買下了靡凱雷堡。為了謹守品質,葡萄酒的釀造地僅限於Cussac-Fort-Médoc。費迪爾家族(Fédieu)非常注重傳統的釀造工藝與愛護土壤,為了尊重梅多克(Médoc)並愛護自然環境,該家族從不使用化學農藥、秉持傳統的耕作,並堅持人工採收葡萄。
自2004年開始,靡凱雷堡轉型為有機種植(agriculture biologique),所有的葡萄酒更於2009年釀自有機種植的果實。酒莊在達米安(Damien Fédieu)與多米尼克(Dominique Fédieu)接手後,依舊傳承「為釀出愉悅人心的葡萄酒」的心意,延續靡凱雷堡精釀的家族風格與榮景。
「匠人列級酒莊」長達200年歷史堅持的「匠人列級酒莊」,是真正行家中的話語,是最高的讚美與評價。這樣的分級比「1855年的列級酒莊」(Grand Cru Classé en 1855)還要早,在當時,「匠人列級」的詞語已被廣泛使用。不過,1930年代這個術語卻消失逸散,直至1989年「梅多克匠人列級酒莊協會」(Association Crus Artisans du Médoc)的成立,才有重新振興的企圖。
「匠人列級酒莊」是由梅多克八個法定產區(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波雅克(Pauillac)、聖朱里安(Saint-Julien)、瑪歌(Margaux)、聖愛斯臺夫(Saint-Estèphe)、里斯塔克(Listrac-Medoc)、慕里斯(Moulis-en-Médoc)、上梅多克(Haut-Médoc)與梅多克,在這當中評選出的44間酒莊組成。雖沒有明確規範持有葡萄園最大的面積,這些酒莊的共同特色便在於,它們的平均的葡萄園面積只有十公頃,規模非常小。
依造字典的解釋,"artisan"這個字的意義在於:「一個自我受雇的專業者,從事於手工製作,並視為某種特定事物負責的創作者。」這樣的描述恰好符合「匠人列級酒莊」的規範:持有人必須在地居住,舉凡種植至最終的裝瓶,所有的活動都要全程照看。如此的藝匠精神,完全符合費迪爾家族管理下的靡凱雷堡:葡萄栽植、釀造、培養、裝瓶、包裝,甚至銷售,全都一手包辦。這種全面參予的形態下,讓靡凱雷堡只能維持七公頃的葡萄園面積,這也正是「匠人列級酒莊」的品質核心要素。因此,葡萄酒終能體現人與酒之間的情感、家族的傳承與整體的風土(terroir)。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