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介紹
在15世紀探索時代發現美洲新大陸,進而開啓與亞洲通商契機的葡萄牙,擁有無比輝煌的歷史。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是個古今交錯、依山傍海、摩登而同時充滿歷史感的美麗城市。但是倘若將過去的璀璨光芒對照如今慘淡的經濟與高達17%的失業率時,總不免令人感到唏噓無比。好在,同樣歷史相當悠長的葡萄牙葡萄酒業不但沒有隨著大環境而蕭條,近幾年反倒開始在黑暗中透露出一線曙光。
提到葡萄牙酒,最赫赫有名的非波特酒(Port)莫屬。這個來自葡萄牙北部波特與斗羅(Douro)產區的加烈酒(Fortified Wine),是18世紀左右出現的意外產物。當時酒商發現靜態酒(Still Wine)實在經不起長期運輸的過程,但倘若在葡萄酒發酵未完全時便加入白蘭地烈酒,不但可以使酒質變得穩定,還留有討喜的殘糖口感,這樣以酒精加烈過的甜酒,在與葡萄牙相當友好的英國市場開始大受歡迎,之後也名聞全球,至今依舊是葡萄牙相當重要的酒款。
離葡萄牙本土往南約一千公里的小島馬德拉(Madeira),同樣也以加烈酒著稱。起初也是以加入酒精方式穩定酒質,後來意外發現經歷過烈日酷暑長期海運旅程「折磨」之後的酒款,嘗來竟然反到別有一番風味,因此造就出另外一個極具儲存實力的長壽型甜酒。除了加烈酒以外,葡萄牙也生產相當多的靜態酒。全國葡萄酒總產量5.9億公升(2010年數據),雖不在全球十大之列,但外銷數量卻躍上全球第十名,不可小覷。
在這個總面積為九萬2,000平方公里的國家,葡萄牙從北到南、由東到西充滿著相當大的對比。北部斗羅產區谷地擁有奇山異水的特殊景緻;南部的阿倫德如(Alentejo)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與橡木林。西邊靠近大西洋展現出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東邊則是乾燥的大陸性氣候。甚至在酒款風格上,相鄰的兩個產區,也可以擁有極大的反差。例如西北部綠酒區(Vinho Verde)的淡雅清爽型白酒,對應於隔壁波特與斗羅產區的加烈型波特甜酒;這一切在在都使葡萄牙葡萄酒得以處處充滿驚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探索。
葡萄牙從北到南共有14個產區,歷史最悠久的要屬在1756年由Marquis of Pombal以335個石柱所劃定的斗羅法定產區。葡萄牙也有相當引以為傲、總計約250餘個原生葡萄品種,名字也多半非常拗口。像是國產杜麗佳(Touriga Nacional)、红阿瑪瑞拉(Tinta Amarela)、古维歐(Gouveio)與Códega do Larinho等。
此外,在葡萄品種的命名上葡萄牙人有時也會令人噴飯。不知為何,不少葡萄會用「狗」這字來命名,而且狗(Cão)的葡萄牙文發音跟台語的狗還一模一樣(發音類似「告」),像是Tinta Cão (紅狗)以及Esgana Cão (意思是「勒死狗」—因為這個品種是有名的酸,葡萄牙人認定足夠酸死一條狗)。至於一種很難種的葡萄,甚至可以隨性地將它取名為Bastardo(混蛋之意)!
葡萄牙擁有如此多樣的原生品種,此地的釀酒師們也各個是調配高手。正如波特酒總是以不同品種調配而成,一般的靜態酒傳統上也是如此。雖然為了因應市場上的潮流,不少酒莊開始推出單一品種的酒款,但是多數釀酒師依舊認為調配酒才更得以顯現出葡萄牙酒的真正特色。
目前葡萄牙有不少相當知名的獨立酒莊,但是共同合作社的角色仍然相當重要。特別是在20世紀初葡萄牙知名的獨裁者薩拉查(Salazar)40年的統治時期將葡萄酒產業做了極大的組織變革,當時光是葡萄牙北部便出現了上百家共同合作社。但這卻不是品質提升的保證;這段時期葡萄牙酒業唯一最大的成就便是知名的低價淡甜粉紅酒品牌Mateus以及Lancers的誕生。不過到了1986年葡萄牙加入歐盟後,補助金的到來使不少酒莊得以力求獨立,斷絕對共同合作社的依賴,開始自行生產葡萄酒;這也是葡萄牙酒業如今得以欣欣向榮的原因之一。
葡萄牙除了有美酒以外,也有相當多的美景。不少葡萄酒產區還擁有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蹟認證。像是斗羅產區的梯田葡萄園以及西部小島Açores產區Pico火山島上石牆圍繞的葡萄園都擁有令人嘖嘖稱奇的獨特景觀,絕對值得親自前往一探究竟。(撰文/王琪 Le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