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娜酒莊(Seña)是「智利之最」伊拉蘇酒莊(Viña Errázuriz)主人Eduardo Chadwick與加州葡萄酒教父Robert Mondavi於1996合資創建的技術合作酒莊;經過四年在智利阿空加瓜谷地的尋覓後,兩位先鋒終於找到最能詮釋此地風土的最佳地塊,成立以「絕美風土,完美品質」為經營宗旨的希娜酒莊,為智利葡萄酒樹立新世紀典範。
柏林品酒會的智利驕傲說到希娜酒莊,便不得不提到對智利葡萄酒業及希娜酒莊影響甚鉅的柏林品酒會(Berlin Tasting)。受到1976年巴黎審判(The Judgment of Paris)的啟發,同時為了檢測自己的實力,2004年1月23日,智利酒業重量級人物Eduardo Chadwick,也就是伊拉蘇酒莊與希娜酒莊的莊主,委託巴黎品酒會的發起人Steven Spurrier在德國柏林舉辦一場智利與舊世界對決的品酒會,此即著名的柏林品酒會。當年,三十六位深受敬重的葡萄酒記者、作家與買家齊聚柏林,一同盲飲十六支酒款,分別為三款2001年智利酒、三款2001年法國酒、四款2000年義大利酒、三款2000年智利酒與三款2000年法國酒,與會酒款包括五大酒莊與Sassicaia、Solaia等義大利頂級酒莊。
結果出爐,冠軍寶座由伊拉蘇酒莊的2000年Viñedo Chadwick奪得,2001年希娜紅酒(Sena)則勇奪亞軍,拉菲堡(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名列第三,而2000年希娜紅酒則與2001年瑪歌堡(Château Margaux)並列第四。雖然柏林品酒的影響力未若巴黎審判那麼大,卻因此讓世人看見在美國之外,新世界其他國家的葡萄酒亦能夠有亮眼的表現,同時對智利葡萄酒業也產生極大的鼓舞。
希娜紅酒是以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卡門內(Carmenere)、梅洛(Merlot)、卡本內弗朗(Cabernet Franc)與小維鐸(Petit Verdot)調配而成,其中卡門內展現了希娜紅酒的智利靈魂,勝過五大的新世界佳釀,豈可錯過?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