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100多年前,從19世紀中期開始,全世界的葡萄園遭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蟲害,幾乎所有的葡萄園都被摧毀,而改變全世界葡萄酒歷史的昆蟲,叫做根瘤蚜蟲(Phylloxera)。蟲害一開始從法國隆河(Rhône)產區開始,後來蔓延到西班牙、義大利甚至到南非及澳洲,除了少數葡萄園因為有著特殊土質可以避開蟲害外,幾乎所有葡萄園都受到影響。根瘤蚜蟲繁殖速度快,而且影響葡萄藤的根部,使葡萄藤無法吸收水分跟養分,所以葡萄藤一旦得到這種蟲害,幾乎沒有存活的可能。由於根瘤蚜蟲來自美洲,美洲的葡萄藤對根瘤蚜蟲有抗體,後來透過嫁接的方式,將歐洲的葡萄品種嫁接到美洲的砧木(rootstock),葡萄藤才能不受到根瘤蚜蟲影響。因此目前世界上百年以上的老葡萄藤不多,超過150年以上的更為稀少。
巴羅沙谷(BarossaValley)
一開始澳洲的居民幾乎都是來自英國,但巴羅沙谷的居民卻以德國人為主,因為1841年南澳公司派三艘船到西里西亞(Silesia;位於波蘭,之前歸屬於德國前身普魯士(Prussia)王國),接運了50個願意來到巴羅沙谷探荒開墾的家庭,才有別於其他地區的發展。這些德國外來移民一開始以種植德國品種麗絲玲(Riesling)為主,不過這裡氣候炎熱,白酒品質不如德國,反而紅葡萄品種例如希哈(Shiraz)、慕維得爾(Mourvèdre)等,因為適合種植在炎熱氣候,加上當時酒莊大多生產類似波特酒的加烈甜紅酒,所以成為主流葡萄。80年代,用老藤希哈葡萄釀造的干紅酒受到國際酒評家的注目,巴羅沙谷重新成為喝酒人的焦點。
慕維得爾
慕維得爾葡萄品種源起於西班牙,許多澳洲人稱它"Mataro",在西班牙胡米亞(Jumilla)產區稱它為"Monastrell"。慕維得爾葡萄在法國主要產區為南隆河及南法普羅旺斯邦斗爾(Bandol),適合種植在炎熱氣候產區,因此許多地中海沿岸的葡萄酒產區都能看到它的蹤影。
修伊森酒莊(Hewitson)
修伊森酒莊位於澳洲巴羅沙谷,坐落在著名酒莊禾富酒廠(Wolf Blass)的對面,離奔富酒莊(Penfolds)著名的馬吉爾莊園(MagillEstate)不遠。修伊森是澳洲新生代明星酒莊,釀酒師狄恩.修伊森(Dean Hewitson)在澳洲著名的酒莊佩塔路馬(Petaluma)工作十年後,到美國著名的葡萄酒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就讀,1998年取得碩士學位後,回到澳洲在巴羅沙谷成立酒莊,與老婆及兒女們一起經營。(文/Aaron莊才勳)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