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軔於兩個家族的熱情,六個世代葡萄農出身的皮耶.吉和(Pierre Giraud)與妻子彌海‧彼霧(Mireille Buou)。好幾個世代以來,彼霧(Buou)家族便經營著蒸餾廠。或而受葡萄酒的熱情驅使,1974年,彌海與丈夫以佃戶方式,租了一塊四公頃的葡萄園;之後的12年間,透過一點一滴的租賃與佃耕方式,越來越多的葡萄園,讓這份熱情愈加茁壯與穩固。在教皇新堡產區(Châteauneuf-du-Pape)持有的地塊,包含石塊、沙粒與白堊土等三種不同的土壤質地,最精華的「白色大地」(Les Terres Blanches)緊鄰名莊Château Rayas,種植著珍貴的格那希老葡萄藤(Grenache centenaires)。1981年,因應釀酒的需要,兩夫妻改建了蒸餾廠,並同年推出吉和酒莊(Domaine Giraud)頭個年份酒。
1998年,年輕一代的瑪莉(Marie Giraud)與方思華(François Giraud)接手父母的事業。兩兄妹決心打破傳統,堅持維持土地的生命力,才是葡萄酒的根本。吉和酒莊自始嚴格採有機種植(agriculture biologique),葡萄園多樣的生態系統與生命力,隨手都可採摘野生韭菜。果實產量雖因而削減20%至30%,香氣卻更加純淨與平衡。即使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酒精濃度逐年攀升,酒質依舊明亮與平衡。
遊走於新創與傳統的天秤酒莊目前擁有的葡萄藤,平均樹齡至少40至50年,甚至高齡百歲;百年老藤產量極少,每株多半結出兩串葡萄。年邁過老的葡萄藤,經評估後拔除,新的植株必須至少四年,才可收成果實,釀造最基本的酒款。兄妹倆在接手初期,因經驗不足,全然依賴機器偵測甜度,卻陷入成熟度不足的困境。在逐漸認識到葡萄藤的生命力和人與自然間的坦裸相誠下,決定親身試吃,相信感官而定下最佳的採收時間。在變革之外,瑪莉與方思華亦秉持品質優先的家族理念。看天吃飯的生活並不容易,例如最艱難的2002年,收成前一天的大雨,損壞了近三分之二的果實,僅剩的葡萄,因品質不符標準,全數忍痛拋售給中介商,酒莊當年未推出任何酒款。
處於優異的風土條件下,吉和酒莊秉持維護傳統的精神,以自然為本,將人為干預的程度降至最低。收成時的人工逐粒選果,加上設備的改良提升,酒質得以日益精進,愈趨細緻。旗下酒款的豐富豆蔻、香草、巧克力與黑色水果香氣,迥異於刻板印象的南隆河(Rhône)酒款,兼有薄荷、馬鞭草與玫瑰花瓣等清新調性。入口飽富張力,單寧絲滑柔嫩,深具明亮意象。屢獲《葡萄酒代言人》(TheWine Advocate)高分評價,其中「皮耶格那希」(Grenaches de Pierre)甚至獲得滿分榮譽。(編撰 / Rex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