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0年代以來,法國布根地產區開始出現獨立酒農運動,並逐漸延燒到香檳區,已在世界上造成不小的影響。身處獨立酒農香檳崛起的重要世代,就不得不認識這位先行者–喬治.拉瓦香檳(Champagne Georges Laval)。
屈米耶村(Cumières)位於香檳區的中心地帶,屬於馬恩河(la Marne)右岸,距離香檳區重要城市埃佩爾奈(Epernay)約四公里左右。日照充足的溫暖氣候,加上朝南的圓形山坡與香檳區獨特珍貴的白堊岩,有著絕佳的聚熱效果,讓屈米耶成為馬恩河谷最知名的一級村莊之一。
拉瓦家族(Laval)自1694以來便定居在屈米耶村,是當地最古老的葡萄農家族之一,並從1947年起就一律不使用化學肥料、除草劑與殺蟲劑等添加物於葡萄園。1971年,拉瓦家族後裔喬治.拉瓦(Georges Laval)與妻子攜手共建屬於自己的獨立酒莊–喬治.拉瓦香檳,並決定以全面有機與純手工形式來耕作葡萄園,忠實傳達風土之味,同時保護這片世代傳承的土地,成為香檳區第一間獲得ECOCERT(歐洲最早的有機產品認證及管理機構)有機農法認證酒莊。當時這套有機農法還曾遭到鄰居的譏笑與不看好,然而在自然農法蔚為風潮的現代來看,連大型酒莊都必然地走上有機農法之路,可見喬治.拉瓦香檳關鍵的先驅地位。
「我的葡萄園裡沒有秘密,只有熱情」1996年時,現任莊主文森.拉瓦(Vincent Laval)接掌酒莊,延續家族對環境與風土的堅持,持續專注在總計2.5公頃的葡萄園,年產量僅約兩萬瓶。許多葡萄園都依賴馬匹犁田耕土,面積雖小,卻足足雇用了四名員工,才能完成從剪枝、疏果、除草、收穫、釀造、轉瓶及除渣等大量的人工作業。文森的酒農性格,使得他在葡萄園的管理上毫不妥協。改以植物與礦物療法,增強葡萄的自體抵抗力。酒莊現存的葡萄園中,最老的已經超過80年以上都保持著未使用過化學產品的原始狀態,更是香檳區最罕見的珍貴資產。
釀造時,仍舊堅持沿用家族原本就有的垂直籃式壓榨機。全程只會在這個階段添加少量的SO2保護葡萄汁。根據不同劃區與不同的品種進行個別裝桶與發酵培養。全數酒款一律都使用舊的橡木桶,其中小橡木桶更是來自Sauternes,Pessac-Leognan,Chassagne Montrachet等不同產區的舊桶。
發酵過程完全依靠原生酵母,不作任何補糖,乳酸發酵(Malolacatic Fermentation)也是完全任憑當年的氣候自行完成或中斷,不作干預。耗時十個月才進行裝瓶,期間每周都會進行添桶。裝瓶前不澄清不過濾,預計除渣前30天,先以人工方式進行轉瓶作業。一切都是為了盡可能直接純粹地,將香檳區的風土呈現在品飲者的眼前。
與 Anselme Selosse並稱風土小農香檳的兩大啟蒙宗師喬治.拉瓦是香檳區知名的小農團體 "TERRES & VINS" 的招牌台柱,備受香檳區各個世代釀酒師的敬重。而文森對風土的執著與重視更影響了多個世代的釀酒師。
有一間連續奪得米其林三星餐廳的侍酒師曾這樣談到:「Georges Laval像是香檳界的Paul Bocuse;Anselme Selosse則像Pierre Gagnaire,沒有高下之分。」前者遵循傳統,後者另創蹊徑,各擅勝場,唯一相同的就是兩者都是風土小農香檳的啟蒙宗師。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