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代便靜靜坐落於隆格多克(Languedoc)的農莊Mas de Daumas Gassac,位於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市西北方約35公里的嘉薩(Gassac)溪谷。Daumas Gassac始建於多瑪士(Daumas)家族,但因經營不善而幾乎破敗不堪,被來自巴黎的手套製造商──Aimé與Véronique Guibert夫婦買下。Guibert夫妻買下農莊,最初的目的是想要遠離城市,在舒適的隆格多克建造一個給未來子孫的家園。
夫妻倆看中卡薩溪谷怡人的環境,包括斜坡上滿覆的灌木林,以及野生的迷迭香、薰衣草與百里香等。這裡的空氣中充滿了灌木與野花的香氣,成為他們成家的美好地點,殊不知他們買下的地,會成為未來的頂級酒莊。
隆格多克特級園
Aimé Guibert考慮種植一些農作物,例如玉蜀黍或橄欖,也有想到葡萄,不過當時隆格多克區,向來以大量生產一些低價的葡萄酒著稱。於是,對於葡萄種植與釀酒都是門外漢的Guibert,開始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其中有一本是波爾多大學著名地理學教授Henri Enjabert的著作。1971年7月,Guibert邀請教授來到農莊,視察周遭的土壤結構,認定這是非常類似布根地(Burgundy)與波爾多(Bordeaux)頂級葡萄園的土質以及氣候,建議Guibert如果夠有勇氣,願意投入巨資與時間,200年後肯定會開花結果,成為不亞於名產區特級莊園(Grand Cru)的頂級酒莊,如同波爾多的Lafite,Latour或Petrus,以及布根地(Burugndy)的香貝丹(Chambertin)名園。
Guibert夫婦接受挑戰,自此轉型為酒莊,開墾了第一塊葡萄園,至今已有52塊園地,而從1972年種植的17,500棵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現今也已經擴展至40種不同的葡萄品種。1978年,Guibert請到當時最有名的葡萄酒專家及釀酒顧問──波爾多大學的Emile Peynaud教授親自協助。在那之前,Peynaud一直是透過電話指導Guibert;直到1978年的九月,才首度踏上Daumas Gassac酒莊。
挑戰刻板印象 深獲專業人士青睞
然而,位於生產廉價低品質酒產區的Mas de Daumas Gassac,推廣的是宣稱足以媲美名產區、可陳年的高價位頂級紅酒,剛開始沒有一個酒商願意買單,Guibert只好以直銷的方式賣給全球的親友與生意往來客戶,總算將年產量18,000瓶的酒賣掉了10,000瓶。
1981年2月,渡假回來的Guibert突然收到大量電話詢問,原來法國報紙《Le Figaro》的一位著名記者無意中喝到酒後在文章中披露,說這是一款媲美頂級酒莊酒、但來自隆格多克的酒,因而引起各方的注意。
後續幾個重要媒體或專家品嘗後,各種讚譽紛紛出現:法國美食指南《Gault-Millau》稱之為「隆格多克的Lafite酒莊」;英國報紙《London Times》的一位專家更反駁,認為他「更像Latour」;而荷蘭葡萄酒專家也宣稱這是「隆格多克的奇蹟」。爾後,又有英國的Michael Broadbent、Clives Coates、Hugh Johnson、Oz Clarke,與美國的Robert Parker等,紛紛發現Mas de Daumas Gassac酒莊的頂級品質,並給予高分評價。
依有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