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波爾多聖愛斯臺夫(Saint-Estèphe),1855年名列為14個第三級酒莊(3ème Cru Classés)之一,酒標上有個大大的心型圖案,裡頭寫著「Calon-Ségur」,因為當年(18世紀)的莊主Nicolas-Alexandre曾說:「雖然我在Latour和Lafite釀酒,但我的心卻是在Calon-Ségur身上。」至今,因為他對酒莊的情有獨鍾,若有幸參訪Calon-Ségur的人,還可見到不論是牆上還是壁爐,處處皆有心形圖案的裝飾。
關於人幾經數次轉手買賣的Calon-Ségur莊園,曾經和Latour、Lafite、Mouton同樣隸屬於龐大的Ségur莊園,在18世紀的莊主Nicolas-Alexandre接管之前,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雖然Nicolas-Alexandre對這片土地有特別濃厚的情感,但在他辭世之前,還是將其轉讓給侄兒。而後,又有數度的轉手,Calon-Ségur的品質持續走下坡,令人懷疑其是否夠資格在第三級莊園之列。一直到了1894年,在Gasqueton家族的經營之下,Calon-Ségur的名聲,才得已從衰微之中,重新興盛起來。
現任莊主是家族繼承人的遺孀Denise Capbern-Gasqueton,在1995年,她的丈夫去世之際,外界都以為她會將所擁有的三個酒莊陸續出售,但她卻將Calon-Ségur留下來,雙手拾起了農具,開始學習如何栽培葡萄與釀酒。
與波爾多大多數的莊主相較之下,Gasqueton夫人不僅是少數的女性莊主,更是比眾人都還要晚才踏入葡萄酒事業,她所交出的成績單,卻一點也不遜色。但也因為這執傲的個性,登門拜訪Calon-Ségur絕非易事,Gasqueton夫人謝絕參訪者的名聲可是遠近馳名。
關於園Calon-Ségur的葡萄園,被低矮的牆圍繞著,這景象常見於在布根地,在波爾多卻是非常特別。土壤反映著臨河岸所造成的影響,混和著黏土、礫石與砂質的上層土壤,大約有五公尺深;黏土可保持土壤的濕潤,礫石提供較大的空隙以利排水,與較為貧瘠的砂質土,都是造就高品質的必要條件。另外,老藤樹根則可深入底層的石灰石土壤,吸收微量礦物質,提供更多層次的風味。主要葡萄品種為50%卡本內蘇維濃(Carbernet Sauvignon)、25%卡本內弗朗(Cabernet Franc)、25%梅洛(Mer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