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巴巴瑞斯科葡萄酒(Barbaresco)誕生於西元1890年,同時也在這一年逐漸成為一種風格特徵,並寫下歷史性的一頁;然而,位於義大利皮蒙(Piedmont)的古老酒莊羅亞納(Roagna)家族的釀酒歷史最早甚至可追溯至1880年。
1953年,羅亞納家族的第三代釀酒人Giovanni Roagna與妻子一起買下位於巴巴瑞斯科村莊的「巴葉園」("Pajè")葡萄園,也是酒莊最具代表性的葡萄園;之後,又更進一步購入同產區的「阿西利園」("Asili")葡萄園。Giovanni的兒子Alfredo Roagna於1971年開始正式參與酒莊的釀酒工作,在他的經營下,酒莊葡萄園的範圍擴展到了巴羅洛(Barolo)產區。Alfredo與妻子買下位於卡斯蒂廖內法萊托村(Castiglione Falletto)的「啤拉」葡萄園("Pira");這塊園地佔地7公頃,是Roagna家族擁有面積最大的葡萄園。Alfredo的兒子Luca Roagna在2001年也開始加入酒莊的釀造工作,他是家族第五代釀酒人,目前與父親共同打理著羅亞納酒莊。
「我們不試圖去改變傳統,而願傳承獻身於此。」- Luca Roagna酒莊每一代的釀酒師都尊重長輩們的釀酒智慧,傳承其釀酒經驗;以尊重風土,尊重傳統的工匠精神持續生產高質量的葡萄酒,成就今日頂級名莊的地位。
羅亞納酒莊擁有20公頃的土地,其中葡萄園面積佔12公頃,其餘則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這些葡萄園分佈在巴巴瑞斯科及巴羅洛產區之內,朝向為南、西南或東南,土壤類型多樣;最主要的葡萄園上述提到「阿西利園」、「卡斯園」("Carso")、「蒙鐵菲可園」("Montefico")和「巴葉園」,以及「啤拉」。園內種植的品種主要是內比歐露(Nebbiolo),其次還有巴貝拉(Barbera)、多切托(Dolcetto)及夏多內(Chardonnay)。
葡萄園內大部分的藤齡都超過50年,經過歲月的沖刷和洗禮。這些葡萄藤紮根於土壤深處,不同地塊的葡萄園通過老藤表現出風土差異的細微變化。羅亞納酒莊十分注重保護葡萄園的生態多樣性,長年堅持不使用除草劑、殺蟲劑和肥料。園內會種植特定的青草和鮮花等植物,為生機勃勃的葡萄園增加了生物多樣性,並且與葡萄藤形成競爭循環,促使其紮根深處以汲取充足的營養物質長出飽滿健康的果實。
以傳統工匠精神釀出極限量佳釀葡萄採收期時,酒莊會根據不同地塊、不同品種的成熟度差異分批進行人工採摘;採摘後的果實被小心翼翼地放入竹筐中,以保持果實完好無損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在葡萄達到完美成熟度的前幾天,酒莊會提前採摘幾簍果實,壓榨後再利用野生酵母進行發酵;這些提前發酵的酒液稱為葡萄醪,會在後面正式發酵時派上用場。當採摘結束後,葡萄果實會立即被送往酒莊進行去梗、壓榨,循重力將葡萄汁導至大型木桶內,依據年份情況適當添加上述提前發酵的葡萄醪以促進發酵進行。而後,依酒款、年份不同,進行長達60~100天的發酵後接著帶皮浸漬,並以緩慢、輕柔的方式充分萃取葡萄的顏色、單寧與風味物質。
羅亞納酒莊是現在少數堅持長時間使用「傳統浸皮工法」(Cappello Sommerso)技藝的酒莊;在Luca Roagna與其父合力下的成果,卻是難能可貴的輕柔與堅毅並存不悖,如同他倆柔和神情底下的堅毅性格。「傳統浸皮工法」指的是發酵後帶皮浸漬的特殊方法,是奠立自現今所謂傳統巴羅洛與巴巴瑞斯科風格的重要因素。過往,許多酒莊因為技術不佳或其它因素,往往將酒液裡過多的單寧與酸,歸因於傳統浸皮工法;因此,不少釀酒者在20世紀後期一度揚棄該方式或大幅縮短時間。
酒莊對於木桶陳年的時間有著明確的要求:以優雅、純淨為主的「啤拉」和「阿西利園」通常會陳放3-4年,而更為精妙、複雜、有結構的「克里希特巴葉園」(Crichët Pajé)、「巴葉園」和「蒙鐵菲可園」通常需要陳釀4-10年。長時間的陳釀對於木桶品質有極高的要求,在羅亞納酒莊,所有的橡木桶都是交由專人手工打造;木桶的製作全程使用蒸汽,而不是採用傳統的烘烤方式,確保酒液能夠緩慢成熟並始終保持新鮮度,不帶有任何橡木所賦予的風味。為了避免氧化和黴菌,部分酒款在陳釀的過程中會添加極少量的二氧化硫(SO2),也不進行過濾和澄清。最後由家族成員自行裝瓶以及為酒瓶貼上標籤。
羅亞納酒莊的酒款眾多,但每款酒的產量卻極限量。在酒評上,往往獲得專家高分好評;,「克里希特巴葉園」("Crichët Pajé" Barbaresco)獲得的評分多半在95分以上。釀造這款酒的葡萄藤皆為60歲以上老藤,經歷長時間的大橡木桶陳年,從葡萄收穫到上市期間約需10年,產量甚微,多則兩千餘瓶,少則低於千瓶,每一瓶上頭皆會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