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達吉山丘所庇護的背風山腳下,即是靠葡萄酒產業安居樂業的迷人小城旦─艾米達吉(Tain-l'Hermitage),由於具影響力的著名酒商皆位於此城四周,故而也博得隆河葡萄酒重鎮之美名。目前不管是在葡萄酒的質與量以及國際能見度上都能發揮影響力,且氣勢蒸蒸日上者,非位於旦─艾米達吉城裡的莎普蒂爾(M.Chapoutier)莫屬。莎普蒂爾是知名大型酒商,每年總產量達六百萬瓶,除購入葡萄農的葡萄以釀酒之外,自家也擁有範圍早已擴出南北隆河之外的廣大葡萄園(於法國國內擁有240公頃)。本莊酒款令人目不暇給(共有60多款),初、中、高階酒款齊備,且即便是初階酒款都有亮眼表現。然而其最為資深愛酒人津津樂道者,當屬產自自有葡萄園的頂級艾米達吉紅、白酒(本莊較高級的艾米達吉酒款均以古字Ermitage標示)。
莎普蒂爾的第五代子孫 米歇爾.莎普蒂爾(Michel Chapoutier)成為目前本釀酒帝國的掌權人,他自1989年末接任莊主職位後施行多項創新作法,使本莊不論在酒質與國際聲譽上都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米歇爾所秉持的一貫原則即是其家徽上的座右銘「盡人事,聽天命」(Fac & Spera)。
自然動力法王國由於與自然動力法(Biodynamie)的導師級人物尼可拉‧裘立(Nicolas Joly)以及樂華莊園(Domaine Leroy)的莊主拉魯女士相熟,使得米歇爾最終也將酒莊引導上自然動力法種植之路,是年為1991年(本莊隨後於1994年獲得自然動力法認證)。因而,或可推斷是自然動力法的一臂之力將莎普蒂爾的酒質逐年推升。米歇爾認為採行此法可將葡萄園土壤裡的好菌一下子培養出百萬倍之多,而活化後的土壤可使葡萄藤更易吸收土中的微量元素。
施行自然動力法也讓整體的釀酒成本大幅提高,平均而言,本莊每年花在每公頃園區的照料時數為1,500小時,而一般酒莊則只需約600小時。米歇爾同時也論道,隆河區葡萄園應該保持多樣作物並存的狀態,例如保留葡萄園中的部分果樹,因為單一作物的狀態常是植株病菌傳佈擴大的溫床。
莎普蒂爾目前擁有26公頃的艾米達吉葡萄園,另加上跟親戚租用耕作的5.5公頃,共計31.5公頃(整個艾米達吉不過約130公頃);其中的19.5公頃種植的是釀造紅酒的希哈品種,另外的12公頃種得則是馬姗(Marsanne;在瑞士又稱為Ermitage Blanc)白葡萄的老藤葡萄樹,本莊未種有胡姍(Roussanne;在Savoie區又名Bergeron)白葡萄品種。雖然依據法規,在釀造艾米達吉紅酒時,最多可在發酵槽裡加入15%的馬姗或是胡姍白葡萄一起發酵;不過,現在鮮有酒農採取此種釀法,莎普蒂爾也不例外(Marc Sorrel酒莊的Hermitage Le Gréal紅酒則摻入5%的馬姗共同發酵釀成,替紅酒增加了一絲圓潤油滑的口感)。
本莊以五大類階來區分所釀造的眾多酒款,分別是「盡人事,聽天命」(Fac & Spera)系列、「尊榮」(Prestige)系列、「傳統」(Tradition)系列、「發現」(Découverte)系列,以及「特釀」(Spécialités)系列。其中以「盡人事‧聽天命」以及「尊榮」系列裡的酩釀檔次較高,尤以前者為最;此兩系列的葡萄都來自自有園區。過去多年來,「尊榮」系列裡的Hermitage Monier de la Sizeranne紅酒一直是本莊的招牌艾米達吉紅酒,外銷全世界而為酒友所熟知。
單一葡萄園艾米達吉典範 Le Le Le單一葡萄園裝瓶的艾米達吉風潮始自1980年代末期,最主要的領導品牌即是莎普蒂爾,本莊目前共有四款高階的單一葡萄園艾米達吉紅酒,最新近一款是在2001年分才推出的Ermitage Les Greffieux:使用1/3的新桶陳釀約16個月,以黑色槳果風味為主,整體優雅,單寧軟熟,有評論者甚至以「擅弄風情」喻之。接下來的三款單一園,位階在Les Greffieux之上,至今已赫赫有名,或許是受積架酒廠的三款LaLaLa羅第丘(Côte-Rôtie)紅酒之啟發而發展出來的艾米達吉版本,或可稱為LeLeLe。以下據酒價由低而高依序介紹。
樂美雅園(Ermitage Le Méal):此單一園酒款的首年分為1996,平均年產量為5,000瓶,中坡的老藤樹齡最長者幾近百年,Le Méal是三者中酒質最早熟者,此酒單寧柔潤豐腴,風味以「醬香」為主(覆盆子、桑椹或黑莓果醬),熟成後以炭焙咖啡以及雪茄盒香氣縈繞勾人為能事。
亭園(Ermitage Le Pavillon):為本莊最早的單一園酒款,首年份為1989,Le Pavillon為酒款名,葡萄均來自以花崗岩為主的Les Bessards葡萄園,年產約7,000瓶,單寧較Le Méal為緊實,且具有較明顯的黑色漿果或黑李氣息,成熟酒款常帶有皮革、土壤以及礦物質風韻。
隱士園(Ermitage L'Ermite):首年分為1996,平均年產量為5,000瓶,平均樹齡80歲,樹株就種在地標「小教堂」周圍,海拔也是這三款單一園最高者,此酒單寧的豐盛與堅實不輸Le Pavillon。L’Ermite酒香最為清雅細緻,不似Le Méal的奔放外顯,是三者中最晚熟者,單寧甜潤精巧,常帶有香料以及墨水氣息。
在「盡人事‧聽天命」的類階裡,值得注意的好酒還有Ermitage Vin de Paille稻稈甜白酒(首年分為1990年,以風乾至少60天,來自L’Ermite園區的馬珊葡萄釀成)以及Côte-Rôtie La Mordorée、Châteauneuf-du-Pape Barbe Rac等好酒;甚而其他較為初階的 Crozes-Hermitage Blanc Petite Ruche、Côtes du Roussillon Village Latour de France Occultum Lapidem(Domaine de Bila-Haut)也都值得一嚐。
上個世紀底米歇爾開始在南半球的澳洲合作建廠,目前共推出九款澳洲紅酒,其中以Ergo Sum Shiraz、L-Block Shiraz以及La Pleiade Syrah酒質最高。這兩年,米歇爾也開始將觸角伸展到葡萄牙(Quinta do Monte d'Oiro酒莊)以及法國阿爾薩斯產區(Alsace),後者的Schieferkopf Riesling Lieu-dit Fels以及Schieferkopf Riesling Lieu-dit Buehl酒質精湛,錯過可惜。(撰文/劉永智 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