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右岸──梅多克二級酒莊(Médoc Deuxièmes Cru)
香奈爾年代1661年波爾多大酒商皮耶.德.侯松(Pierre Desmezures de Rauzan)購下一貴族宅院與葡萄園,將此酒莊稱為侯松.榭格拉堡(Château Rauzan-Ségla)。當時的皮耶.德.侯松已經是掌理瑪歌堡(Château Margaux;任職到1663年)的經理,後從1679-1692他也一直是拉圖堡(Château Latour)的酒莊總管。十七世紀末的侯松.榭格拉堡已占地40公頃,在當時算是不小的規模。1692年五月皮耶.德.侯松去世後,位於瑪歌產區(Margaux)的本堡由他的三個兒子繼承;其小女兒泰瑞絲(Thérèse)則繼承另一塊在波雅克(Pauillac)的葡萄園,此即為後來的Pichon Longueville酒莊。
其後本家族的幾個世代藉由良好的政商關係,在路易十五以及路易十六掌權時期,將侯松.榭格拉堡的酒質與名聲推向高峰。不過在1763年四月,本堡分裂成侯松.榭格拉堡與侯松.賈榭斯堡(Château Rauzan-Gassies),分別由家族兩造持有。1855年的波爾多酒莊分級裡,侯松.榭格拉堡與兄弟莊侯松.賈榭斯堡同被列為二級酒莊。現在許多人或許忘了,其實每一等級之內都還有排序,當時二級酒莊裡排名第一的是木桐堡(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1973被破格升為一級酒莊),緊接著便是侯松.榭格拉。本堡當時排名甚至在當今知名二級酒莊里歐維.拉斯卡斯堡(Château Léoville-Las-Cases)之前。
侯松.榭格拉堡與侯松家族的緣分在1866年終止,後經過三次轉賣,本堡酒質或持平或無甚可觀,直到1980年代末延攬提歐(Jacques Théo)為酒莊總管,且雇用波爾多釀酒學始祖裴諾(Emile Peynaud,1912-2004)為釀酒顧問才使酒質漸次提升,為維持酒質甚至在1987年降級葡萄酒,一瓶未產。不過真正的變身大改造與酒質文藝復興始自1994年本堡再次被轉賣。
擁有香奈爾(Chanel)集團的魏泰梅家族(Wertheimer)自1990年代初起便意圖購買波爾多高級酒堡,不料原本屬意的一級酒莊拉圖堡被擁有春天百貨(Printemps)的商業鉅子皮諾(François Pinault)奪得先機;魏泰梅家族只好退而求其次,進而購得侯松.榭格拉。買不到拉圖,魏泰梅乾脆將時任拉圖堡總經理的蘇格蘭籍約翰.寇拉薩(John Kolasa)挖角到侯松.榭格拉擔任同樣職務,似乎暗地有別苗頭與較勁的意味。另外,香奈爾集團又在1996年攻下一城,將位於右岸聖愛美濃產區(St-Emilion)的知名卡儂堡(Château Canon)囊括旗下。兩堡皆由約翰.寇拉薩管理。
本堡的香奈爾年代於是開啟。約翰.寇拉薩繼續延用胡斐(Jean-Claude Ruffray)為酒窖大師,並聘請伯森諾(Jacques Boissenot)為釀酒顧問,開始大刀闊斧地整頓。本堡自1994年起不再施用化肥,並終結了機器採收,還增加兩條葡萄篩選輸送帶,園中梅洛(Merlot)品種比例自35%提高到41%,還加入了小維鐸(Petit Verdot)。加種小維鐸並非毫無根據天馬行空,而是考據歷史資料後,約翰.寇拉薩發現舊時曾種植不少,才下此決定。故而目前的葡萄種植比例為:54%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41%梅洛、4%小維鐸(Petit Verdot)與1%卡本內弗朗(Cabernet Franc)。
在約翰.寇拉薩主政下,本堡現分為35個小區塊葡萄園(目前總種植面積為62公頃),對應35個大小不一的溫控不銹鋼發酵槽(容量自4,100到22,000公升不等)以實踐分區釀造。基本上僅使用野生酵母,除非在極艱難的年份才運用人工選育酵母。發酵溫度不過高,約在攝氏29度以保鮮美果香(酒精發酵6-8天),且採行溫和萃取(發酵期間進行每日2-3次淋汁,酵後浸皮約12-20天)。新桶的使用自1999年份的75%降至目前的50%-60%之間。中等煙燻程度的橡木桶來自五家桶廠以使風味更為複雜。桶中酒質培養18-20個月,後以蛋白進行黏合濾清,但不過濾便裝瓶。Château Rauzan-Ségla正牌酒的產量在每公頃2,700-4,600公升之間,不算高;平均年產一萬箱。二軍酒Ségla(較年輕樹藤,梅洛比例略高一些)也同樣產出一萬箱,這表示每年有50%酒液被刷下成為二軍,篩選不可謂不嚴。
侯松.榭格拉堡目前的酒質可說是排於瑪歌堡與帕梅爾堡(Château Palmer)之後,與蒂頌堡(Château d’Issan)約並列第三,有時還可與帕梅爾堡爭鋒,將蒂頌堡拋在頭後。侯松.榭格拉氣韻細膩精緻,入口風味集中,豐潤不腴肥,梅洛絲滑溫潤的口感得利於卡本內-蘇維濃與小維鐸形塑出有骨有肉的勻稱體裁。在約翰.寇拉薩的帶領與香奈兒集團財力後盾下,香奈爾時裝一貫的簡潔高雅與俐落,也在本堡酒中得以演譯實踐,終於尋回1855年分級時的卓越。侯松.榭格拉堡名遠播,香奈爾滿面春風。(撰文/劉永智 J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