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民勤勞、聰明。他們了解也深愛這片土地和作物。我們要努力做出高品質的葡萄酒,才能不負他們,讓他們能為自己努力的結晶感到驕傲。」–楊文彬
一個世紀前,日本人將釀酒葡萄引進台灣,並開始第一座釀酒葡萄園。台灣的葡萄酒產業在政府補助下,發展至西元1996年。政府停止補助後,民營產業無力投資研發新的葡萄栽培與釀酒技術,許多葡萄園逐漸荒廢。在台灣葡萄酒產業高峰時,釀酒葡萄栽培面積廣達5,200公頃;而今,僅存60公頃。
台灣在地葡萄釀酒楊文彬先生一生致力於台灣農業,感動於葡萄酒能超越語言、國界與文化,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十年前,當好友鼓勵他釀出令台灣驕傲的高品質本土葡萄酒時,他決定接受這項挑戰。
2012年,楊文彬先生第一次在葡萄酒杯中遇見由台灣農改場研發的新品種:木杉葡萄(Musann Blanc)。心中的夢想開始茁壯,並於隔年成立威石東(Weightstone),希望透過現代技術在台灣種植傳統及新的釀酒葡萄品種,累積栽培技術並分享經驗,幫助葡萄農友穩定生計。楊文彬先生認為,葡萄酒產業發展需引進新時代的專業人才,因此他組織一支台灣青年農學與釀酒團隊,並導入美國那帕谷(Napa Valley)的種植及釀造技術顧問。
精心栽培葡萄每座葡萄園狀態不同,在實施任何新作法前,會先研究土壤、氣候及每株葡萄藤。除照顧自營葡萄園,威石東也與契作農友深度合作,結合在地農業經驗與現代化永續栽培技術。每株葡萄藤透過剪枝方式,達到良好生長與產量間的平衡,種植覆蓋作物增加土壤通透性並提供天然養份,確保每串葡萄都有充足日照與通風,並在田間自然熟成達到最佳風味。
葡萄酒的釀造,從採收那刻便開始。威石東選在黎明前氣溫較低的時段,以人工將一串串葡萄採收,便立即放入裝有乾冰的容器中保持低溫,並以冷藏車運送至釀酒廠。每串葡萄都經人工仔細挑選,採氣囊式壓榨保留完整的風味輪廓。在漫長釀造過程中,嚴格控管溫度條件。最後,以人工裝填方式,完美封瓶。
醞釀中的莊園2012年,楊先生因緣際會踏上一片遠眺埔里山谷的土地。低下頭發現,這片土地正適合生長釀酒葡萄。抬起頭時,則被層層山巒蒼鬱美景圍繞的寧靜之美所感動。
埔里葡萄園佔地4.6公頃,海拔480公尺,坡度8%。座落巍峨的中央山脈腳下,過去曾是石器時代的原住民們最愛的捕魚勝地,古湖原址還遺留許多史前的捕魚工具,包括以岩石雕琢而成的鉛錘,這也是威石東(Weightstone)名稱的由來。
2014年,威石東選定十個觀測地點,各挖掘兩公尺深的土坑,研究地質結構與成分。研究發現,莊園土地主要為黏壤土,遍佈利於排水的大大小小石灰岩。鄰近山群阻擋強烈的陣風,使它享有西面吹來的微風。2015年,建立了有效防治土石流失的「百年永續水保設施」。透過與15位來自那帕谷的專業葡萄莊園開發團隊的攜手合作,威石東完成了有機土壤改良、坡地整平、覆蓋作物栽種、地下排水管與9,000支直立式棚架設立等作業,以及免耕土壤管理(no-till soil management)計劃。
埔里葡萄莊園讓威石東相信,只要有顆堅定的心,必能培育出極具品質的作物與農業工藝。